我敢打赌,你肯定没想到,一个666元的微信红包,居然能让一个街道办主任跌入万丈深渊。
看到没?
这就是八项规定的威力它不玩笑,甚至连油卡加油这种日常行为都能让你惹上大麻烦。
开发区的科长,几年如一日给老婆加油,结果把自己加成了贪污罪。
不是我说,这要是我,估计钱包里的零钱都得替我背锅。
你看,这种紧绷的反腐红线可不是人人都能瞄准的,连个饭局的菜单都得拿电子秤过秤。
然而,最大的不在于红包或油卡,而是,人们到底该活在多大的恐惧中?
在这场反腐大棋局里,基层干部正面临的是啥?
是那种哎呀,我吃个盒饭都得小心翼翼,不敢多点一颗榨菜吗?
这种恐惧,难道是他们本该享有的清廉自由吗?
然而更妙的事情发生了技术进入了反腐的新领域。
浙江那公款消费追溯系统简直是个电子警察,不论你是加油、吃饭,还是给自己来个无关紧要的红包,都能从后台暴露无遗。
科技反腐是不是听起来很酷?
对,但代价是什么?
隐私破产!
我的天,你敢相信,你吃的每一口饭,甚至我从桌子底下偷偷塞进袋子里的零食,都会被追溯到三年前的加油站记录?
总之,数据是金,隐私是屁,拿来给政府监管当油。
再来看看那些小商贩、企业主的无奈一杯清茶、一顿简餐,居然在公款接待标准的新尺度下,变得越来越难以操作。
73%的民营企业都说,现行的标准已经把他们吓傻了,照这么搞,生意能做下去吗?
连个饭局都要拍照上传云端?
敢不敢再精细一点?
说到深圳的廉洁白名单,就笑了。
能在五年内保持清白记录的单位,会得个特别照顾?
是不是我就突然幻想一下,假如我能加入这白名单,接待商家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更松点?
不过,现实是,大家都得通过这种极致的自我监督来求得一丝生存空间。
某单位聚餐,全员AA制,还得拍菜单?
不是我说,这种自我审查模式,快成自虐了吧?
不管怎么说,反腐这股劲儿是不能停,必须严,但也得分清是杀毒还是自杀。
站在这场零容忍政策的背后,不也应该给基层一点喘息空间吗?
如果每次一根烟、一瓶水都要上报、核查,最后连公务员都活得像个计算机程序,那反腐的最终意义又是什么?
说到底,反腐,能不能做得更人性化?
能不能让规矩放得开一点?
现在,搞得每个人都像是在禁锢之中,时刻担心自己的一点无心之过就会变成一场天大的灾难。
监管要精准,但不能让人活在鬼压床般的恐惧里。
再说了,你说这个制度这么紧,难道就真的能彻底避免腐败吗?
这就像打篮球,守得再严,球员还是会有漏洞,有时候只是球场上转眼间的一个动作,结果就偏偏能把球丢到观众席。
而我们做得再多,是不是也得反思一下,这些规定是否离实际、离基层生活太远了?
反腐,可以走得更远,但前提是不能让大家都活在一根小线上的焦虑里。
到底能不能找到平衡点,我们拭目以待。
那你觉得,政府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基层干部不至于在恐惧中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