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率17万大军进攻南京,最终溃败撤退因六大关键失误

在南明政权的18年里,发生了很多明军对抗清军的战斗。其中,最让人震惊的一次是郑成功带领的17万大军攻打了南京。

郑成功北伐南京时,长江两岸的官员百姓都在关注这场战争。如果郑成功攻下南京,被清军占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都会归顺郑成功,大明的半壁江山很快就能重归正统。

就在形势看起来很乐观的时候,郑成功却接连犯了六个严重的错误,结果让17万大军的努力付诸东流,不得不撤退。

郑成功是怎么从东南沿海推进到长江内陆的?他又为什么会在北伐过程中接连犯错,最终功败垂成呢?

围魏救赵是中国古代军事策略的一个经典案例。赵国被敌军包围,形势危急。齐国得知后,没有直接救援赵国,而是采取了智谋,派兵包围了敌军的后方。这样,敌军不得不撤军回防,从而解救了赵国。这个策略告诉我们,在处理危机时,有时候采取间接的、出奇制胜的方法,比直接面对更有效。

在1658年,距离明朝崇祯皇帝自杀已经过去了14年。这14年间,长江以南地区先后出现了多个政权,包括南京的弘光政权、福建的隆武政权、浙江的鲁王政权、广东的邵武政权、广西的永历政权,还有厦门的郑成功集团。

他们一直用各种方法来重夺大明的江山。

但是经过清军长达14年的征剿,到公元1658年,仍然顽强抵抗的,只剩下龟缩在云南的永历政权、流落浙江沿海的鲁王朱以海势力,以及在福建沿海受永历政权册封的郑成功。

尽管郑成功长期接受永历皇帝的封号,但在他事业的顶峰,他手下的军队达到了四十万之多,实力远远超过了永历皇帝朱由榔和鲁王朱以海。

在这三个反抗清朝的势力里,虽然郑成功的力量最大,但清朝对他却最不在意。

郑成功的军队主要是水军,他们在陆地上和清军作战时很少能赢。

二是因为郑成功没有固定的地方,他占领的只是福建东南沿海的几个岛屿,对清朝没有实际的威胁。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利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来争取福建沿海的郑氏集团归顺。而对于占据西南地区的永历政权,清朝则不断派遣重兵进行讨伐。

在1658年的五月,清朝政府把大部分的八旗军队调到了云南,计划一举消灭云南的永历政权。大西军的将领李定国护卫着永历皇帝朱由榔边打边撤。在撤退时,李定国在昆明附近的磨盘山设下埋伏,这一仗杀死了二十多个清朝高级将领,连吴三桂都差点没能逃过一劫。

在经历了那次严重的失败后,清朝政府增加了军事部署,从东南区域调集了更多的八旗军和绿营军前往西南前线。

随着清军从东南地区调往西部,江南一带兵力变得空虚。这时,驻扎在福建厦门的郑成功看到了机会,打算趁着清军兵力不足的时候,北上攻打南京,希望能恢复明朝的一部分领土。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围攻魏国来救援赵国的策略,减轻永历皇帝在西南地区所承受的压力。

随后,郑成功与鲁王朱以海的手下张煌言联手,计划一同北上长江,目标是共同夺取南京。

飞速前进

1658年八月,郑成功率领十万水军与张煌言在浙江舟山群岛会合,随后大军气势汹汹地向长江口挺进。

正当郑成功和张煌言的部队刚到长江口,海上忽然狂风大作,巨浪翻滚。这使得郑成功很多战船受损,他的三个儿子也不慎落水遇难。

郑成功没办法,只好带兵回到厦门,重新训练士兵,打算明年再打。

明朝永历十三年,也就是1659年的三月,郑成功在厦门动员了17万陆军和水军,带着大大小小3000艘战船,浩浩荡荡前往舟山。在那里,他与张煌言的6000人马会合,并在舟山举行了誓师大会,准备北伐。

1659年四月,郑成功的船队攻打定海,拉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

郑成功首先击败了定海关里的炮兵部队,清军的海军见状不妙,连忙撤退到宁波。郑成功紧追不舍,最终在宁波港摧毁了清军一百多艘战船,彻底消灭了浙江的清军海军力量。

攻占定海后,郑成功指挥舰队沿着海岸线向北行进,于五月十九日通过吴淞口驶入长江。

清朝时,松江的总兵马进宝和崇明的提督梁化凤看到郑成功的水军数量庞大,像天上的云彩一样遮住了太阳,于是先后向郑成功投降了。

郑成功接受马进宝和梁化凤投降后,并没有用自己的军队去接管那些地方,而是让他们继续留在原地守卫。这种做法后来给了这两人反叛的机会。更加严重的是,在公元1659年六月初一,郑成功的水军逆长江而上时,路过江阴竟然没有发起攻击,而是直接绕过了。

郑成功攻打南京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他没有攻打重要的据点,反而将后方交给了新加入的队伍守卫。

在1659年的六月十六这天,郑军的水军部队抵达了瓜洲。清朝的军队在瓜洲和镇江的两岸设置了防御线,想要阻止郑军向西前进。郑成功的猛将甘辉突破了清朝在瓜洲的防线,到了六月二十,郑军已经来到了镇江城的门口。

那时候,清朝的江南提督管效忠带了五千人从南京赶到镇江增援。与此同时,常州、无锡和江阴等地的守军也陆续来到镇江,打算在镇江下游拦截郑成功的水军。

1659年六月二十二夜晚,郑成功指挥手下精锐的铁人军对镇江银山的清军大营发动突袭。战斗持续到第二天下午,清军战死上万人。江南提督管效忠带领残兵败将逃回南京。清军镇江守将高谦向郑成功投降。

镇江一战大胜后,郑成功的水师在江南的名声大振,长江两岸的百姓纷纷前来归附。

1659年六月二十五日,郑成功在镇江检阅军队,同时和将领们讨论攻打南京的计划。

从镇江到南京大约只有100公里的距离,占领镇江后,大军是选择陆路还是水路前往南京,郑成功和他的将领们意见不一。

从快速行动的角度看,通过陆路只需要两天时间,郑军就能迅速到达南京,趁清军还没准备好,一口气拿下南京。到时候,长江两岸的消息就能很快传开。

不过要是走水路,十七万大军得花上大约10天才能到南京。这样一来,南京的清军就能多准备8天。

郑成功拿下镇江后,显得有些轻视对手。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他率领的17万大军就抵达了镇江。此时,郑成功并不急于决战,而是希望不通过直接交战就能让敌人屈服。另外,当时江南正值雨季,陆地道路变得非常泥泞,这使得郑成功最终选择走水路。

因此,郑军直到七月初九才抵达南京的仪凤门外,路上足足耽搁了十多天。这是郑成功进攻南京未能成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

军队停滞不前

即便从镇江到南京的路上多出了八天时间,但郑成功如果下令一鼓作气攻下南京城,对于当时的17万郑军来说也不是难事。

当时,清军在南京的守军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江宁提督管效忠有5000名绿营兵;江南总督郎廷佐有5000名地方军;旗将喀喀木有2000名八旗兵;还有从瓜洲和镇江逃到南京的4000名残兵。整个南京城的守军总共加起来也不过16000人。

尽管兵力优势明显,郑成功并没有直接攻打南京城,而是先在城外仔细查看地形,选择合适的地点安营。之后,他还特意前往紫荆山的明孝陵,去祭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一举动又让他错过了三天宝贵的攻城时机。

这是郑成功进攻南京失败的第三个原因。

等到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了,郑成功才带领军队来到了南京城的外面。

就在这个时候,守卫南京的江宁提督管效忠派人给郑成功传话:“国姓爷您带兵来攻打,我们本应该立即投靠,可是清朝有规定,只要将军坚守城池三十天,即使城池被攻破,守将的家人也不会受到牵连。现在我和守将的家人都在京城,希望您能宽限三十天,到八月初八那天,我们自然会打开城门投降。”

管效忠的话,大家一听就知道是拖延时间的计策。郑成功的军师潘庚钟和盟友张煌言,还有大将甘辉等人,都劝郑成功不要理他,现在应该乘胜追击,拿下南京城。

不过这时,郑成功听信了管效忠的话,在南京城外停下了军队,不再前进。

这是郑成功进攻南京未果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看到郑成功驻军不动,张煌言劝说无效后,决定绕过南京,前往芜湖,向南京上游的多个州县发出投降邀请。仅仅五天,张煌言就成功让三州二十四县归顺,占领了三十多座城池。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清朝的几位重要官员,包括江宁巡抚蒋国柱、安南将军达素、江西提督杨捷以及宁夏总兵刘芳,纷纷从各地赶到了南京。

郑成功带领军队深入敌后,本应迅速行动,却在南京城外拖延了几天,士气逐渐低落。这段时间也让清朝的援军得以进入南京,增强了南京的防御力量。

在1659年的7月20日,原本已经归顺郑成功的崇明提督梁化凤,在郑成功的眼皮底下,带着4000人马悄悄前往了南京,并向江宁巡抚将国柱汇报了长江下游的局势。

这时,郑成功才明白自己被骗了。这是导致他进攻南京失利的第五个因素。

落败后逃离

虽然郑成功发现自己被骗了,但他并没有立刻下令进攻,而是等到七月二十五日才决定攻打南京。

七月初三,正是郑成功庆生的日子,将士们都在忙着为他的生日做准备。

让人意外的是,在七月二十二日,郑军中有一位姓林的官员突然叛逃。他向江宁总督郎廷佐透露,三天后郑军将大规模进攻,南京城恐难守得住。明天是郑成功的35岁生日,各路将领可能会放下武器,饮酒庆祝。如果趁他们酒醉时发起突袭,一定能打败郑军。这位官员还将郑军的兵力部署情况全部告诉了清军。

因为部下叛变,清军知道了郑成功的行踪。七月二十三日,郑军有十七万大军在为郑成功庆祝新年,这时南京城内的清军突然打开两扇城门,数千骑兵冲出来,偷袭了郑军的营地。郑成功的大将余新被俘了。

那时候,清朝的士兵悄悄地把人送进了郑成功的弹药船上,然后引爆了船只。郑成功的所有火药都被炸毁了。大火还蔓延到了停在长江上的其他船只。一瞬间,南京的江面上火光冲天。

七月底,南京城里的清军全面出击,和郑成功的部队在观音山区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郑成功的几位重要将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潘庚钟和张英,都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郑成功被迫仓皇逃回到长江上的指挥船上。原本十七万的大军被打得四散逃窜。

到了七月二十五日,形势对郑成功不利,他只好撤退到镇江。可是,因为郑成功之前在长江下游各镇没有安排亲信驻守,所以撤退的路上,像瓜州、江阴、吴淞、崇明等地都转而支持清军了。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郑成功只好在1659年7月28日撤出了长江。

郑成功本来打算在离开前拿下崇明岛,想把它作为以后攻打南京的基地。可是打了好几天,还是没能攻下来。最后,他只好无奈地撤回了福建厦门。

郑成功历时四个月的北征最终没有成功。

郑成功撤退后,张煌言可遭了殃。郑成功带领的17万大军突然失败,让还在南京上游活动的张煌言来不及撤退,结果全军覆没。最后,张煌言只能乔装打扮,沿途乞讨,才回到浙江沿海的抗清根据地。

在郑成功在南京失利的时候,永历皇帝朱由榔和大将军李定国也被清军追到了缅甸。

明朝的希望之光,因郑成功北伐的失利,眼看就要被清朝的势力彻底熄灭。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