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纪行:钢筋水泥下的朝鲜式生存哲学与隐秘日常

平壤:大同江畔的朝鲜密码

朝鲜半岛西北部,大同江像条银腰带似的把平壤城拦腰一系。这座城市打从公元前1122年就有人念叨,说是檀君老爷子在这儿建过都。如今走在街上,一边是古旧的城门楼子,一边是水泥浇筑的庞然大物,活像走进时空错乱的连环画。

战争把这地方犁过一遍,可朝鲜人硬是用钢筋水泥重新拼出个首都。七十年代以后,那些扎眼的地标跟雨后春笋似的往外冒——三十多米高的凯旋门比巴黎原版还高三米,活脱脱的"后来居上";主体思想塔杵在江边,远看像火箭发射架,近看碑文刻着金家父子的语录。最绝的是五一体育场,十五万人能同时坐下来看团体操,据说演员翻跟头时掀起的风能把观众帽子吹跑。

本地人过日子透着股板正劲儿。见面先弯腰,度数拿捏得比量角器还准。谁家要是给孩子过周岁、给老人庆花甲,那排场能惊掉外人下巴:泡菜要摆成孔雀开屏,打糕得垒成宝塔状。玉流馆的冷面是招牌,清汤里沉着半透明荞麦面,嚼起来咯吱响,朝鲜导游总会神秘兮兮地补充:"金正日同志当年专门派专机送面给金日成同志品尝"。

江边散步能撞见不少奇景。万寿台那尊二十多米高的铜像前,总有人自发排队鞠躬。友谊塔里锁着本泛黄的名册,记录着抗美援朝时牺牲的志愿军官兵。偶尔能遇上穿军装的讲解员,说起六十多年前的往事,语气平静得像在聊昨天晚饭。

这座城市的白天安静得出奇,少有汽车喇叭声。夜幕降临后,柳京饭店三角造型的轮廓被灯光勾出来,活像个被点亮的金字塔。出租车司机悄悄说,那楼盖了三十年才完工,里头电梯到现在还时灵时不灵。

平壤就像个精心布置的舞台,每块砖头都在讲述同一个剧本。外地人看得瞠目结舌,本地人活得自得其乐。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