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启建三艘“类055”战舰,俄方急询中方技术援量,中俄合作引关注?

一个国家造艘军舰的时间,够另一个国家把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养到小学毕业,这事儿听着像天方夜谭,却是正在发生的真事。这场现实版的“龟兔赛跑”,主角是曾经的“巨熊”俄罗斯和一直被外界低估的朝鲜,他们的故事,简直比小说还精彩。

咱们先看看那只步履蹒跚的“兔子”——俄罗斯。想当年,苏联红海军的钢铁洪流何等气派,但这份家底传到俄罗斯手上,却成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最能体现这种尴尬的,莫过于他们寄予厚望的22350型护卫舰。这可是他们海军的“新生力量”,标准排水量4500吨,满载奔着5400吨去,妥妥的主力舰。可这船造得,那叫一个磨叽。首舰“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号,2006年就开工了,您猜怎么着?直到2018年才算正式交到海军手里,整整12年。第二艘“卡萨托诺夫海军元帅”号也没好到哪去,2009年动工,2020年服役,又是一个11年。这速度,别说跟别人比,自己跟自己比都让人着急。

这背后到底是啥原因呢?说白了,就是三个字:人、钱、技术,都出了大问题。首先是钱袋子瘪了。造船,尤其是造军舰,那就是个吞金巨兽。可现在的俄罗斯,军费开支捉襟见肘,在经历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后,大把的卢布都砸向了陆军和空天军,留给海军的预算,真是少得可怜。2016年,俄罗斯还信誓旦旦地要造一艘9.5万吨的“风暴”级核动力航母,模型做得漂漂亮亮,结果到现在,连个影子都没有,宣传资料都懒得更新了。如今俄罗斯海军一年的造船预算,可能还不够支付咱们国家一家中等船厂的订单定金。没钱,再宏伟的蓝图也只能是墙上的画。更别提维护现有的家当了,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自2017年进厂大修,先是船坞沉了,把甲板砸个大洞,接着又失火,烧得乌漆嘛黑,至今还在船厂里趴窝,归期遥遥无期,这简直就是俄罗斯工业困境最真实的写照。

其次是技术上的“心脏病”和“白内障”。这军舰的发动机就是心脏,雷达电子设备就是眼睛,可俄罗斯在这两方面都遇到了大麻烦。苏联时期,产业分工明确,很多好东西,比如军舰用的燃气轮机,都放在了乌克兰生产。当年是兄弟,技术共享,现在关系闹掰了,人家直接不卖了,这就等于被人掐住了脖子。俄罗斯只能硬着头皮自己搞国产化,结果呢?为22350型护卫舰配套的国产发动机,捣鼓了快十年,性能还是不稳定,导致后续舰艇在海试阶段就趴窝了三年多,迟迟无法交付。雷达系统更是让人一言难尽,还在用苏联时期的“顶板”雷达改来改去,跟咱们054A护卫T舰上的雷达比,那都差着辈分呢。

最要命的,是整个工业体系的“空转”。俄罗斯曾经画过一个大饼,说要在2036年前造1637艘各类船舶。听着挺唬人吧?可现实呢?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他们实际交付的船只只有156艘,连计划的零头都不到。这已经不是效率低下的问题了,这是整个工业基础的系统性衰退,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内功散了,就算还记得招式,也打不出威力了。看完了令人唏嘘的俄罗斯,咱们再把镜头转向那只“打了鸡血的乌龟”——朝鲜。在南浦造船厂,一场令人瞠目结舌的“极限冲刺”正在上演。朝中社高调宣布,要在2026年10月10日,也就是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日之前,完成第三艘5000吨级的“崔贤”级驱逐舰的下水。从宣布到截止日期,满打满算也就14个月。这速度有多夸张?按照国际通行标准,造一艘同级别的驱逐舰,从切割第一块钢板到下水,至少需要24个月。就连被誉为“造舰狂魔”的我们,建造一艘技术更复杂的052D驱逐舰,也需要大约18个月。而朝鲜的前两艘同型舰,据说平均工期更是被压缩到了惊人的10个月。

当然,这种“献礼工程”模式下赶工出来的产品,其内部设备是否完善、技术是否成熟、质量是否过硬,外界普遍持保留态度。但这至少说明了一点:在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政治动员下,朝鲜依然具备在特定领域集中资源、办成大事的能力。这种不计成本、为了一个政治目标全力以赴的决心和组织能力,本身就足够让外界重新审视这个神秘的国家。它向世界展示了,即便经济基础薄弱,只要决心够大,依然能创造出令人侧目的“奇迹”。聊完了这对反差强烈的邻居,我们必须把视线拉回到自己身上,看看这场竞赛中的“版本答案”——中国。如果说朝鲜是靠意志力在玩命,俄罗斯是在原地踏步,那中国的造船业,简直就是一台功率全开、永不停歇的工业巨兽。今年前四个月的数据就足以说明一切:全球将近一半的造船完工量是咱们的,全球超过三分之二的新船订单都飞向了中国,船厂手里的活儿更是排到了好几年后。大连中远海运的订单已经排到了2029年上半年,恒力造船更是手握170多条欧洲订单,同样能忙到2029年。这已经不是“下饺子”能形容的了,这根本就是一条全自动、全天候运转的工业流水线。

许多国际观察家都指出,外界往往只惊叹于中国造船的“数量”,但其真正令人敬畏的,是背后那个完整、高效且不断自我进化的“工业生态”。从上游的特种钢材冶炼,到中游的大功率发动机、先进雷达电子系统,再到下游的模块化建造和项目管理,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几乎完全自主可控、高度协同的现代化造船工业体系。这个体系,就像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自我循环、自我升级,这才是我们能够持续、高效地产出高质量船舶的根本保障,也是其他任何国家在短期内都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一艘战舰冰冷的钢甲上,倒映出的不仅是天空和海洋,更是一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健康与荣光。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