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最近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他在一场省长大会上直接摊牌:首都德黑兰,必须搬走!
这不是商量,也不是提议。用总统自己的话说,这事儿没得选。
再拖下去,关乎的是整个国家的未来。
德黑兰快撑不住了
对住在德黑兰的人来说,危机感是每天睁眼就要面对的现实。
这座城,装了快1500万人,每天还有几百万上班族涌进来。
路堵得像大型停车场,天灰得像盖了口大锅。
更要命的是,这座城市正在往下沉。
老掉牙的基建,掏空了城市的根基。
有些地方停水能停好几个小时,简直不敢想这是首都。
所有压力,最后都砸在了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身上。
天价的房子,让“独立生活”成了奢侈品。
无数年轻人,成年后依旧只能和父母挤在一个屋檐下。
吃的、用的、孩子上学的,样样都在涨价。
可即便如此,外省的人为了讨生活,还是拼了命往里钻。
新都城,面朝大海?
面对这个快要打成死结的困局,佩泽希齐扬把目光投向了南方。
有消息说,新首都可能会选在波斯湾沿岸的一座港口城市。
具体是哪儿,他没说。但外界已经猜开了。
大家觉得,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还有霍尔木兹甘省,希望最大。
这两个地方都在伊朗的东南角上。
把政治中心从拥挤的内陆挪到海边,远离缺水和沉降的烦恼。
这不仅是搬个家,更可能盘活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战略布局。
这幅全新的画卷,听起来确实让人心动。
梦想很丰满,钱包很骨感
然而,蓝图再美,也得有钱画才行。
迁都这事儿,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
从伊斯兰革命前喊到革命后,提了好几次,最后都黄了。
卡在哪儿?永远都是同一个字:钱。
反对的声音立刻就来了,直指要害:钱从哪来?
建一座新首都,那可是天文数字。
更何况,常年的经济制裁让伊朗的日子本就不好过。
国家的钱袋子紧巴巴的,哪有余粮搞这么大的工程?
在很多人眼里,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结语
一片争论声中,也有专家给出了不一样的思路。
他们觉得,既然大动干戈不现实,不如先给德黑兰“减负”。
啥意思呢?就是搞“去中心化”改革。
有计划地扶持其他省份,再把一些政府机构迁出去。
用这种方式,引导人别总盯着首都,往外走走。
这种方法更温和,至少能给德黑兰松松绑。
是选择一场刮骨疗毒式的“外科手术”,还是循序渐进的“内部调理”?
这道难题,正考验着伊朗新领导层的智慧与魄力。
也直接关系到这个古老国度,未来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