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5锁定歼20的图是P的,但美军接下来的一个动作,才真叫人后背发凉

说白了,军事圈的瓜,跟娱乐圈的八卦本质上没啥区别,都是玩的信息差和情绪挑逗。前几年那个“日本F35红外锁定歼20”的猛料,就是个顶级的例子。这事儿听着,就像是有人拿张游戏截图,硬说是诺曼底登陆的现场直播,外行听了心惊肉跳,内行看了只想笑。

这套剧本,堪称认知战的经典小成本制作,一分钱没花,却成功地在舆论场里引爆了一颗心理核弹。它的杀伤力不在于技术真实性,而在于它精准地戳中了大众对“隐身”这个概念最朴素、也最脆弱的想象。

故事的时间线拉回2022年8月,那个火药味比烧烤摊还浓的夏天。老妖婆佩洛西专机落地,东部战区的围岛军演随即展开,整个西太平洋的雷达屏幕上,光点闪得比拉斯维加斯的赌场还热闹。这时候,主角之一,日本空自刚从美国提回来的F-35“闪电II”,正在周边空域高强度“巡逻”。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几张色调诡异、充满赛博朋克风的“红外照片”横空出世,配文更是炸裂:“F-35在东海上空用EOTS系统(光电瞄准系统)锁死歼-20,对方全程静默,毫无察觉!”

卧槽。

这几个字,估计是当时很多人看到这消息的第一反应。

歼-20,国之重器,四代机的门面,结果被人在家门口被人用红外探头摸了个底朝天,还跟个傻子一样不知道?这不等于说,你花几百万装修的智能安防别墅,结果小区保安用个几十块的红外手电筒,就能把你家卧室看得一清二楚?这谁受得了。

然而,魔幻的地方就在这里。任何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爆料,都得有爹有妈,也就是信源。我们来看看这几张图的“户口本”。

第一,亲爹不认。日本防卫省统合幕僚监部,是发布所有“御用摄影师”作品的唯一官方渠道。他们家有个习惯,只要跟咱们的飞机在空中“友好交流”了,甭管是运-8还是轰-6,照片必定第一时间挂出来,时间、地点、机型、拍摄者,标得清清楚楚,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又行了”。但这次的“世纪大发现”,防卫省从头到尾,屁都没放一个。这就好比你中了五百万,却不告诉你老婆,这正常吗?不正常。

第二,长得就不像亲生的。照片一出来,无数军迷、甚至一些不务正业的影像科医生都下场了。结论出奇地一致:这图里能看到清晰的“肋骨”状阴影,整体纹理和成像逻辑,与其说是航空光电设备拍的,不如说更像一张动了手脚的胸腔CT扫描图。有人把一张医学影像的色谱调成“热成像”风格,再P上点飞机轮廓和参数,一个惊天猛料就诞生了。造谣,有时候就是这么朴实无华,且富有创意。

所以这事儿的第一个反转就来了:所谓的“铁证”,大概率是某个键盘军事家在电脑前捣鼓出来的“艺术创作”,其军事价值,约等于零。

但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因为它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抛开这张假图不谈,F-35的红外系统,到底能不能看到歼-20?

能,但跟你想的完全是两码事。

这就要说到现代空战的一个核心逻辑,叫“杀伤链”,发现-定位-跟踪-锁定-发射-击落,一个完整的闭环。F-35的分布式孔径系统(DAS)和光电瞄准系统(EOTS),说白了就是一套顶级的高空监控。它能360度无死角地感知周围空域的热信号,比如另一架飞机的尾喷口,或者高速飞行时机身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在特定距离和角度下,它确实“可能”会捕捉到歼-20的红外信号。

但“看见”,和“锁死”,中间隔着一条马里亚纳海沟。

“看见”是一个模糊的信号,“嘿,那个方向好像有个发热的东西”。但要变成武器能用的“锁定”信号,你需要精确、稳定、持续地跟踪。隐身战斗机存在的意义,就是在设计的每个细节上,都在破坏你这个“精确、稳定、持续”的过程。

比如,歼-20的发动机喷口做了锯齿形修型和红外抑制处理,就是为了把最强的热源信号打散、降低。它的机身涂料和气动设计,也是为了控制高速飞行时的蒙皮温度。这就好比一个高手,一边在雪地里狂奔,一边还能控制自己的呼吸,不让嘴里呼出热气。你看得见他,但想用狙击镜一直瞄准他的眉心,难如登天。

所以,F-35的红外系统,更像一个被动式的“防撞雷达”和“导弹来袭警报器”,它能告诉你周围有危险,但指望它单枪匹马在远距离上把另一个顶级隐身玩家给“锁死”,基本属于PPT里的功能。真要干这活,还得靠雷达开机。可雷达一开机,你自己的位置也就暴露了,隐身的意义就没了一大半。这是个死循环。

最骚的操作,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军自己。就在这则谣言沸沸扬扬的时候,美国空军在干嘛?他们在内利斯空军基地,郑重其事地重启了第65“侵略者”中队,干啥用呢?用他们自己的F-35,涂上模拟歼-20的涂装,专门模仿歼-20的战术动作,给自己的飞行员当陪练。

这才是整件事里最黑色幽默的部分。

网上的键盘侠在狂欢,觉得F-35已经把歼-20看光了。而真正每天驾驶F-35、研究怎么打仗的美国空军,却在用最昂贵、最严肃的方式,把歼-20当成头号假想敌来研究。

这就好比,两家公司竞争,一家公司的粉丝在论坛里说“我们老板一个眼神就能让对手破产”,而他们老板本人,正在办公室里熬着夜,把对手的所有产品报告和财务报表翻了个底朝天。

谁是傻子,一目了然。

真正的博弈,从来不在一张来路不明的截图里,而在那些看不见的地方。

比如,珠海航展上,我们一次次把各种米波、UHF波段的反隐身雷达拉出来“晒太阳”。这些“大家伙”的作用不是去精确火控,而是当一个“烽火台”。它们能在几百公里外,模模糊糊地喊一嗓子:“嘿,那个方向,有东西过来了!”

这个模糊的信息,通过数据链传给我们自己的预警机和战斗机。歼-20们不需要像没头苍蝇一样自己开雷达乱找,而是根据“烽火台”的指引,奔赴一个大概的空域,然后在最合适的距离上,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这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对抗,是“天基卫星+地面雷达+空中预警+前沿战机”的全链路PK。纠结于两个战斗机在空中谁先“看”到谁,就像讨论两个拳王,只比较谁的视力更好,而忽略了他们的拳头、步法和抗击打能力。

所以,那个“F-35锁定歼-20”的谣言,从头到尾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按摩。它用一个看似高科技的场景,来抚慰某些人面对现实的焦虑。但现实是,我们的歼-20,从2017年列装开始,已经从“新生报到”变成了“常态化战巡”的东海“片警”,数量从个位数变成了数百架的规模。数量和训练时长的增长,才是最坚硬、最无法反驳的实力。

下一次,在东海岸某个深夜,当一架歼-20在牵引车的拖动下缓缓滑出机库,机身上的水珠在灯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光,塔台里传来一句“可以起飞”时。它要去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复杂但我们准备充分的战场,而不是一张靠想象力支撑的P图。

到底是谁先看到谁?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

因为当一方能给出确切答案的时候,另一方,往往已经没有机会开口了。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