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前行!中国男乒亚锦赛击败日本队,网友:无马龙中国队无优势

10月15日凌晨,印度亚锦赛男团半决赛的比分停在了3-2。中国男乒在0-2落后的紧要关头,硬是拼出了胜利。

梁靖崑在决胜盘6-10落后的时候,连续拿下7分实现逆转,场上回荡着教练刘国正那句“别怕”的话。

不过,这场赢得,还是让一些网友觉得不太扎心,在他们眼里,没有马龙、樊振东在场撑腰,中国队就没啥底气!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绝境翻盘的惊险

10 月 15 日在印度比赛现场,一开始,中国男乒就像是被泼了盆冷水似的,局势瞬间变得不太乐观。

第一局比赛,梁靖崑对阵张本智和,关键时刻打到9-9平时,他反手拧拉一记突然下网,结果以2-3憾败。

不少人都清楚,梁靖崑以“反手暴力弧圈”著称,但因为腰伤困扰,无法发挥出全部的战斗力去应对对手。

面对日本的天才选手张本智和,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二盘,王楚钦碰上了18岁的松岛辉空,刚刚经历过WTT中国大满贯三场激战的他,明显有点吃不消了。对左手选手的落点判断几次出现偏差,最终以2-3再丢一局。

0-2的比分让现场静得连个声都没有,林诗栋上场之前,刘国正拉了拉他的胳膊,大声喊着“别怕”。

在对阵伊朗的首场比赛中,林诗栋因为心态紧张,输给了法拉吉。这次被提醒后,他突然爆发,反手使用率从28%一下子提升到45%。到了关键的决胜局,9平时果断用力拧拉得分,帮助中国队以3-2扭转局势,保住了希望。

接下来,王楚钦完全找回感觉,对阵张本智和时,一次轰出11-1的悬殊比分,关键局还在2-5落后的情况下,连追9分完成逆转。

那场让人心跳加速的决胜盘,梁靖崑凭借赛前打了封闭针硬挺着,6-10落后的时候连赢7分,最终以13-11赢得了比赛。

就这胜利的欢呼还没散去,那质疑的声音就满屏飞来了:“要是马龙在,根本不可能让比赛拖到第五盘”,“樊振东在场上的话,前两盘起码能争一下”。

某位球迷翻出以前的旧账,说马龙巅峰时期对水谷隼取得了13连胜,里约奥运时以4-2轻松晋级,从没让国乒陷入过这么危险的境地。热评第一的“没有双保险,赢球全靠蒙”也迅速得到了上万点赞。

主力们的状态过山车与现实困局

这次翻盘虽然看着像是巧合,但实际上隐藏了国乒过去半年里的状态隐忧。

梁靖崑的伤病隐患一直是头号问题,早在2025年3月宁波备战期间,他就在训练时突然剧痛倒地,到了7月的乒超联赛,打了几球后就因为腰伤提前退赛,医生诊断是腰椎间盘膨出压迫神经。

他的反手拧拉动作得靠腰部爆发力来支撑,伤病让这项绝技的成功率从 72% 一下子跌到 48%,到了8月的WTT欧洲大满贯比赛,他直接被排名第103位的对手横扫出局。

22 岁的林诗栋正陷在“成长的阵痛”中拼搏。

到了2024年亚锦赛,他依旧是全胜率的关键人物,但2025年下半年情况就突然变得不一样了:6月在横滨冠军赛,他以2-3的比分输给了邱党;7月在澳门世界杯上,1-4惨败给了卡尔德拉诺;8月在重庆冠军赛,又以1-4败给了王楚钦。

到了半决赛之前,他在重要比赛的关键局里胜率只有48%,心理素质也变成了最大的问题。

世界第一的王楚钦也遇到体力上的难题。5 月份的WTT中国大满贯赛事,他身兼三项,打了12场比赛,整整耗时8个小时,赛后只休了7天就马上投入到亚锦赛的备战。

首场对阵伊朗的比赛,他被安排打三单,主要是为了让他能多休息点,可这也让他在半决赛刚开始时状态有点缓慢,差点出了点岔子。

更让人头疼的是替补阵容不够强大。这次亚锦赛报名的向鹏和周启豪,前者只在次级比赛赢过冠军,后者则一直只是陪练,模仿对手打法,俩人都没有太多参加正式大赛的实战经历。

要是关键球员出状况,连个像样的替补都没得顶,这才是刷爆网友焦虑点的主要原因。

国乒总教练李隼曾经也说过,主力们的训练不够系统,状态还没有到最佳水平,年轻队员还没完全挑起来,成绩起起伏伏也是难免的事。

这些问题在和日本队交手时集中出现,弄得这次赢球的喜悦也变得格外沉甸甸的。

没有“定海神针”,但国乒成长从未停止

跟现在的国乒相比,以马龙、樊振东坐镇的那段时间,稳定性确实打了个折扣。

马龙巅峰时期关键局赢率高达85%,在2019到2023年的亚锦赛上对日本队保持全胜纪录,只有一次打满五盘。那几年,国乒就像个“定海神针”,再强的对手也难以搅局。

把如今的队伍说成“没有优势”,其实有点小忽视他们一路走来的进步啊。

王楚钦的攻击火力已经超出了前辈们,半决赛中反手得分的命中率达到了65%,比马龙巅峰时高出7个百分点左右。

他能在0-2落后的时候及时调整心态,第四盘逆转张本智和,到了第五盘,还能为梁靖崑出谋划策,真是扛起了队伍的中坚重担。

林诗栋的提升简直用肉眼都能察觉得到。到了半决赛之前,他还算是个“软脚虾”,被刘国正点醒后,立马变得更有战斗力,反手敢于出击,拼劲十足,决胜局中拿到关键分,也体现出了心态的成熟。

从一开始输掉比赛到半决赛站出来帮球队扭转局势,这几天的历练,正是年轻选手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磨炼。

最令人感动的,还是梁靖崑的坚韧不拔。明知道再坚持可能会弄伤腰椎,可他还是决定打封闭针,继续出场。

在半决赛中,他的正手得分率达到了72%,用坚强的意志弥补伤病带来的不足,这种“别怕!”的拼搏精神,正好体现了国乒的传承!

团队的整体提升也是不得忽视的。刘国正临场指挥得当,暂停时一句话帮林诗栋及时醒悟;向鹏、周启豪的陪练非常有针对性,模仿张本智和的打法,让主力提前适应了比赛节奏。

就像李隼说的,年轻队员得经过比赛的锻炼,这些起伏都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结语

当有人感叹“没有马龙就失去优势”,那其中藏着球迷对国家乒乓球队的深厚期待和美好盼望。

比赛场上,从来没有永远的“定海神针”,马龙也曾有过稚嫩的日子。而如今,王楚钦和林诗栋正一步步走在前辈曾经经历过的轨迹上。

这场耗时187分钟的逆转比赛,虽然还算不上完美,但彰显了国乒最宝贵的精神:面对困境不退缩,在争议中不断成长。

马龙的黄金时期当然光彩夺目,不过乒乓球的传承从未中断,一直在继续。

多给这些年轻小将一些时间,说不定下一场比赛他们就能打得更稳一些,把所有的疑问都给回应了。

毕竟,“不要怂” 这句话,绝不是什么偶然的胜利,而是国乒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底蕴和勇气。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