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离婚综艺,全网吻了上去

《再见爱人》播到第五季,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快再见的爱人。

演员邓莎的老公,路行。

故事才刚开始,便因个人原因引发争议,随后退出节目。

真应了邓莎说的,在这段丧偶式婚姻里,她干啥都是一个人——连如今来录夫妻综艺,依然是一个人。

图源:微博

但被路行圈粉的网友们不买账,他们说没有路行,一点看节目的欲望都没有。

"这个小老头真实又复杂,坦诚又腹黑,具体又神秘,太有人格魅力。"

图源:小红书

甚至,他还被捧成了智性恋天花板,难得的好男人,网友追着嗑他和老婆的过期糖。

最新一期最左侧的路行被后期 p 掉了 /《再见爱人 5》

只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媚富的瘾,又犯了。

霸总的蛊,又灵了。

晋江文学、狗血短剧里的豪门婚姻,如今出现在一档鸡零狗碎的离婚节目里,即使充斥着贬低冷漠,但捏着鼻子还是能嗑?

真是饿了。

邓莎和路行的婚姻,是极为典型的女明星嫁有钱人的配置。

相差 18 岁,结婚已 12 年,育有一子。

节目刚开播时,路行便因"看不上邓莎"的言行,而获得一波讨论度。

比如,看不起她的事业。

邓莎是《美人心计》的栗妙人、《知否》的余嫣然,长相有记忆点,演技也算中上。

但路行对着自己的妻子、一个有代表作的女演员说:"她只是演了一些丫鬟宫女。"

《知否》海报

这话实在难听。

当年《笑傲江湖》播完,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邓莎,意外怀孕,选择仓促结婚。

她希望路行至少能看到,曾因为怀孕生子,她被迫搁置了事业。

但很可惜,在路行的心里什么事业不事业都是幻想,邓莎对这个家庭最大的付出不过就三个字:

生 儿 子。

不是生孩子,不是养育孩子,而是非常确定而不遮掩的"生儿子"。

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邓莎在他眼中最大的价值,是传宗接代的生育价值 /《再见爱人 5》

同时他也会干预邓莎教育孩子的方式,批评"没有培养儿子的格局"。

不过,倘若问他在教育上有什么高见,他又半天也说不出什么具体的方法。

一顿厚黑学输出"男孩不能太善良",最终,七点早起已是他最了不起的言传身教。

情绪价值和陪伴也是稀缺的。

邓莎自认身处丧偶式婚姻,俩人分居两地,没话说,不见面,没事一星期都不会发一条信息。

《再见爱人 5》

她一个人产检,一个人养育孩子,一家三口至今从没有过一起出门的旅行。

其实,路行在婚后去过新马泰、济州岛,只是邓莎没被告知。

他轻飘飘说:"我都看过的世界,她没看过。"

《再见爱人 5》

一夫一妻,活成了一夫和一妻一孩。

孩子都能明显感受到,"你们也不说话"。

但这样不寻常的生疏,被路行形容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再见爱人 5》

比丧偶式婚姻更可怕的是,"丧偶"还时不时会"诈尸"。

如路行,平时没这个人还好,一出现没一句话能听,只让妻子感到莫大的压力。

邓莎在他面前,局促又小心翼翼。

纵使她对这段婚姻充满疑惑,想搞清楚这个男人在想什么,也不敢问。

《再见爱人 5》

问了也不一定有答案。

如她寻问家里的财政状况,也被路行糊弄搪塞过去,深得上一季杨子的真传。

没有陪伴、认可、也没有多少知情权。怎么看都不像是相伴一生的夫妻,邓莎对这段婚姻不满得很具体。

但在路行的感受中,婚姻还不错。

他因忙于事业日理万机,所以没时间教育孩子,并看不起妻子的教育方式,没有问题。

他是成功人士,每天商海浮沉,所以不拘于儿女情长,给不了妻子情绪价值,不是缺点。

关于邓莎的郁结,他一句话盖棺定论——贪心所致。

"女人就是什么都想要。"

"没生孩子也不一定有多红。"

"你和孩子关系现在这么好,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吗"。

《再见爱人 5》

照理说,如此浓重的"爹味"已经可以载入综艺史册了。

但节目播出没几天,全网却开始表示理解:"他好爱,邓莎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如此生疏的伴侣关系,居然被网友嗑到了过期糖?

难道大家看的不是同一个节目?

《喜夜 2》有一期《新默剧》,演的是假设世界上有了个新行当"默剧翻译员",演员无声表演时,他在逐句解读,于是默剧也成了有声版。

荒诞抽象程度与《技能五子棋》不相上下,但如今还真有类似的角色出现了——

婚姻翻译员。

网友们俨然已是路行的嘴替,把他言行的每一个细节,脑补出海量剧情,进行像素级解读。

"这哪里是离婚综艺,这明明是老房子着火的甜宠偶像剧。"

节目中邓莎控诉路行:他经常不回家,但一喝醉酒却总是要挟在外的邓莎——"不回家就离婚"。

网友看到的是,"霸总压抑已久的深情,大佬在借酒撒娇"。

图源:小红书

路行不喜欢邓莎养的六只狗,总说要把狗送走,这话像针一样扎着邓莎的心,但观众已嗑疯:

他讨厌狗,却能记住六只狗的名字,他说要把狗送走,却还是会帮妻子救狗——

"真是一款深情男,别太爱了。"

"路总闹这么一出,只是希望自己的家庭地位比狗高罢了。"

图源:小红书

路行叫邓莎吃饭被拒,是"没见过这么卑微的霸总",路行问邓莎有没有后悔结婚,是"小心翼翼试探的爱意" ...... 如此"糖点"数不胜数。

越看越像先婚后爱的晋江文学,而路总与所有小说里的霸总一样,爱得格外克制,不易被察觉。

图源:小红书

明明是离婚边缘的现实故事,却也能无视双方分居的生疏、隔阂,脑补出截然不同的甜宠风味。

这离不开路行身家背景的赋魅。

丑闻之前,信息显示:他年近六十,是上市公司的 CEO,有百家公司,之前做到过某银行北京分行的副行长,几个头衔一出现,立刻有人脑补了他的人脉资源手眼通天:

"几个亿的年终奖、几十亿的财务预算,每天的商战都是顶级的《甄嬛传》。"

说到陌生人的钱,兴奋、与有荣焉 / 图源:小红书

总之路总有钱有脑有格局,财富吊打上海滩霸总贺涵,深谋远虑甚至胜"出马仙"半子,一切行为都自有他的道理,来《再见爱人》这种节目就是向下兼容。

上节目,是"陪着娇妻胡闹",把妻子放在第一位。

退出节目,是有意为之给资本做局,这一波在大气层。

丑闻曝光、退出节目也未影响形象分毫 / 图源:小红书

进可攻退可守,连他脸上的那颗大痣,都是高人指点后留下的福痣。

媚富,可谓是不遗余力。

网友忙着帮霸总解释,为人设贴金,写咯噔文学。

金钱和权力是最强的春药,上起头来能遮蔽任何人性的瑕疵。

咯噔奇文共赏 / 图源:小红书

身为妻子的邓莎,对这 12 年的婚姻、相处了 12 年的路行,满是疑惑。但网友通过一期节目,就可以比她更了解,也更爱路行。

图源:小红书

人们脑补路行的财力和深情,也想象邓莎的好命和不知好歹。

众多审判的声音,都指向一个观点:

"作为嫁入‘豪门’的女明星,就应该安分守己,别既要又要。"

世俗观念中,女明星嫁富豪,一个图钱和阶层,一个图年轻和美貌,在资源互换的婚姻里,经济上位者有制定规则的权力,邓莎只需服从就享有荣华富贵。

"拿了钱,还要什么情绪价值?"

图源:小红书

大众对路行的宽容,与对邓莎的责难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这一方面是对"爹系霸总"的迷恋推崇——

"父爱无言、父爱如山。"

为心藏深情、难以言喻的"爹系"爱找佐证,已近乎东亚人的膝跳反应。就像路行含糊其辞,也不必自证,全世界已经替他写好了一千种爱的注释。

深沉不语是上位者的特权,理解和阐释是下位者的劳动。

另一面也反映了对"商业逻辑"下的婚姻实用主义的认同——

哪怕如今霸总破产、女星养家的新闻不胜枚举,即便大众心知女明星可比霸总保值得多,但大家仍认定钱能止世间千万种痛,由"成功企业家"的果,来追溯这段婚姻的因。

如果是现实主义故事,邓莎就是那个不尽职、不聪明、不懂夫妻经营之道的豪门妻子,即没打好这份工。

倘若是浪漫主义言情,她便成了不解风情,忽视霸总隐忍的深情,令路心碎的蠢女人,即不配这份爱。

总之路行永远站在解释权的高地。

在感到窒息的同时,也不免涌起许多无奈。

诚然在当下,钱能止痛是许多人的共同认知。

特别是当一个女性在婚姻里享受到了好的物质生活,那她在不平等关系中经受的一切创伤似乎就可以被抚平,她的"不被尊重"有了存在的合理性——

食得咸鱼抵得渴,甘蔗没有两头甜。

你不能既要又要。

因为多的是人,既没有又没有。

书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喜宝》中,女主角姜喜宝有一句名言:"我一直希望得到很多爱。如果没有爱,很多钱也是好的。"

说出了现在很多人的心声。

电影《喜宝》

而邓莎被审判的地方,在于她"既要又要",没有安心做一个婚姻实用主义者。

安稳的富贵日子不过,不抓紧利益,去索取虚无缥缈的爱和关心,看不到路行的阶层和钞能力,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男性。

她不知足。

但人就是"不知足"的。

她走到现在这一步,在节目中呈现的正是想来探索婚姻的前路、冰山下的真相,以及两个人之间爱和理解的交集。

当成长的个体和停滞的关系不再匹配,对自我和爱的思考自然会浮出水面。

这不是优渥的物质生活可以掩盖的精神空洞。

《再见爱人》其实一直探讨的,就是这样的错位和矛盾。

朱雅琼和王秋雨,王诗晴和纪焕博,黄圣依和杨子 …… 类似的问题在不同的夫妻之间反复重演。

《再见爱人 4》

他们和邓莎路行,同样都近似父亲和女儿的相处,同样都有地位的巨大不对等,关系中充满控制与服从。

她们在刚结束青春期不久时就进入了婚姻,而前期被崇拜的"爹系老公",往往只能陪伴小女孩一小段路。

多年的相处之后,长大的女孩不会再把控制当作爱,把不尊重当作引领,她们会想要真正的理解和支持。

就像朱雅琼对前夫贬低语言的反抗,王诗晴不再乖乖听话,黄圣依想拥有家庭财产的知情权 ……

只是到了邓莎这里,她没有如黄圣依的名气,路行却被传有" 25 亿"雄厚财力且不如杨子虚伪油腻,夫妻二人之间的落差更显悬殊。

《再见爱人 5》

"婚姻实用主义"的规训,于是在邓莎身上施行得更为彻底。

就这还要作,几乎是天理不容。

这是在以"女性是否知足"的个人道德命题,掩盖婚姻不健康的客观事实。

其实最近网络上的舆论风向,也展现了现实潮水的流向。

落到现实之中,"婚姻实用主义"也越来越被认可。

恋爱脑人人喊打,"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能在一开始就抓紧婚姻中的利益和功能性的人,才是真的人间清醒。

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结婚越来越像找一个搭子,一起打工、还房贷、养孩子,夫妻是共同抵御外部风险的项目合伙人。

更关键的是,这种实用主义也越来越被年轻人所接受。

之前有一组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 00 后可以接受相亲找对象,而且他们开始相亲的年龄跟上一代相比,越来越早。

70 后男性和女性开始相亲的平均年龄分别是 26.4 岁和 25.4 岁,到了 00 后这一代,数字下降为 20.6 岁和 20.2 岁。

在最有冲动探索爱情的年纪里,匹配条件的理性,远远胜过了荷尔蒙躁动的感性。

这也印证了张春在《再见爱人》里说的,爱之于我们其实是一个很新的东西,婚姻里要有爱这件事,我们才谈了几十年。

《再见爱人 5》

但到了现在,我们还没来得及谈明白,爱情已迅速衰朽。

爱情在短短半个世纪里,从一个新东西变成了一个旧东西。

现在的年轻人不信婚姻和爱情有关系,他们和五六十年代的人找到了理性的共鸣,日子和谁过都是一样。

《再见爱人 5》

当年,爷爷奶奶那代人盲婚哑嫁,没有爱情同样能生育一群孩子,过完一生。

这代年轻人,在外部的不安全感中,观念退回了从前。

难怪他们嗑得到路行的爱,因为它闪烁着熟悉的传统的复古光辉。

图源:小红书

时间来到 2025 年,当经济实用成为婚姻的首要需求,当在婚姻中寻求爱和理解被视作"不知足",在这样的语境里,谈论亲密关系的细节,显得那么不合时宜。

连《再见爱人》这样探索个人的边界、爱情的可能性、关系的复杂性的节目,也沦为了大众嗑假糖的情绪发泄地,只剩一个塌房的天降霸总万人追捧。

爱情,已失去谈话的空间。爱人,也确实很难再见。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