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亿美元。天文数字。美国今年的联邦财政赤字就达这么多。而与此同时,总统却大手一挥,要给阿根廷送去200亿。谁的钱?纳税人的。谁受益?答案,恐怕只有风知道。
“美国优先”,曾经是特朗普最响亮的标语。那句“世界的麻烦别拉上我们,美国要管自己的事”四处飘荡,搞得当年共和党内那些老鹰派、干涉狂全都满脸尴尬。孤立主义,变得+时髦+起来。选民喜欢,议员们也喜欢。至少嘴上必须喜欢。
可现在,新剧情来了。不再是退群、减兵、甩锅,他先是命令打击伊朗核设施,随后派无人机围猎委内瑞拉几条快翻烂的毒贩船。这事还不止,情报特工悄咪咪渗透到南美雨林,大国手段玩得比好莱坞流畅。更夸张的,对乌克兰的军援甚至差点加码。左一下,右一下,节奏迷离。
温和派共和党人庆幸道——这才是大国风范。硬派孤立主义者却一个个石化:不是说好了关上家门,守着自家鸡窝吗?兰德·保罗一脸追问,“我们凭什么,连犯罪事实都没搞清楚,对方叫什么都不知道,就能随手炸掉船只?”他看起来像个旧世界的良心守夜人,声音孤单却执拗。
谁还能搞清楚特朗普到底主张什么?密苏里州那位霍利,似乎找到了答案:“他没有主张,这正是主张本身。”如同赌场里的牌手,下一张永远没人猜得中。灵活?还是没原则?霍利表情复杂,嘴上却说着“不可知论”。对以色列的绿灯无条件支持,对合作对象的选择却又能突然变卦。
更有趣的是昨天还为孤立主义摇旗呐喊的议员们,这会儿全变脸,拉米斯从怀俄明出来,忙说“特朗普怎么做我都支持”。理由?“拜登管得烂,特朗普出手总归更靠谱。”逻辑如同国会山楼顶春天的微风,说吹就吹,说停就停。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因为共和党的内核已经变成一种混搭:要么选灵活,哪怕前后矛盾;要么选忠诚,不管方向对错。有人说特朗普已经被像国务卿鲁比奥这种传统强硬派包围,孤立主义正在边缘化。但也有人坚持,谁都不是主角——总统好像随时准备登出自己的账号,再来一出突如其来的剧情反转。
议员们只能见机行事。霍利对乌克兰经援摇摆不定,他怕美国无底线上套。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特朗普扭头和普京开个会,说不定又有人大喊“伟大的交易来了!”拉米斯则对秘密特工潜入委内瑞拉乐见其成,说这才叫“以实力求和平”。真讽刺,这话原本出自里根。里根主义,隔了一代,搭了个MAGA壳儿,却又转回老路。
印第安纳州的托德·扬话里带刺,冷不丁夸起奥巴马:想当初奥巴马也玩过灵活,左手画红线右手躲子弹,一会儿点杀本·拉登一会儿高举道义。他反问:“这是不是也算是别干蠢事的变种?”这一句听上去,比鞭子还抽得响。
难怪,谈到“特朗普主义”时,老资格的里施直接笑喷,竟然打起哈哈:“这个主义,我解释不了。”堂堂外交委员会主席,也无可奈何。归根结底,这一届共和党,连一套自己能认账的剧本都没了。下次总统挥舞红笔,没人知道他要划掉谁的命运。
此刻的美国,正陷在自我矛盾的泥沼里打滚。孤立还是强硬?理想还是利益?灵活还是无序?所有分歧在国会发酵,分崩离析的老牌政党像一间老屋随风倾斜。
远离世界?还是给世界一顿颜色?说不定白宫今天的风会告诉我们。或者明天会推翻今天的一切。
无人机划过深夜的加拉加斯海岸,数千公里外的议员在吹空调喝冰水讨论边界在哪里。无辜的苦难,冷漠的数字,躁动的口号——这一切谁在乎呢?慷慨出手的背后,是一张越来越拮据的账单。
“美国优先”是什么?可能只是某张选票背后的幻影。也许下一秒,又被谁按下了“重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