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报:双重拉尼娜或将出现!酷暑持续四十度,冬季或再迎严寒?

一阵热浪刚刚退去,寒潮预警就冲上了热搜榜单!

2025-2026年冬天,第二次“拉尼娜”现象的可能性达到71%。

不过,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关于冷冬的规律如今也变得像“玄学”一样难以把握了。

这个冬天,是不是还得面对那漫长的冻人寒冷,还是温度又来个大跳跃,变得忽高忽低的气候呢?

双重拉尼娜要来了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2026年冬天很可能会出现“双重拉尼娜”的现象。

细说的话,从十月份到十二月份,这一期间出现的几率达到了71%。

就算到了12月到第二年的2月,概率依然高达54%。

其实早在2025年9月,世界气象组织就提醒过,拉尼娜或许会在九月开始慢慢回来。

而NOAA在十月的最新数据里又确认了,双重拉尼娜真的在慢慢成型。

科学家们怎么判定的呢?他们有一根专门用来“量体温”的尺子,关注的正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那片海域的水温情况。

这根“温度尺”的读取值已经连续好几个月偏低,落在-0.2℃到-0.5℃之间。

更关键的是,连海洋里面200米深的水层也开始变冷,说明这不是表面上的现象,而是实实在在从里到外都在“降温”。

可能很多人对拉尼娜还不太了解,简单点说,它就是厄尔尼诺的反面,或者说是相反的那一套。

厄尔尼诺这玩意儿会让地球“发烧”,2024年那波极端的高温也离不开它的助力。

而拉尼娜呢,就像地球的临时退烧药,能让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水大面积降温,暂时把高温给缓一缓。

不过啊,它只是短期的应急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变暖这个大难题。

所谓“双重拉尼娜”,就是说连续两个冬天都遇上了拉尼娜的状况。

2024-2025年冬天以前已经经历过一次比较轻微的拉尼娜气候,接下来2025-2026年冬天可能还会再出现一次。

这种状况在气象历史上算是挺少见的,也让目前的气候走向变得特别值得关注。

幸好气象部门认为,这次拉尼娜的威力不算太大,维持的时间也比较短,属于温和类型。

大致看,这次拉尼娜对全球气候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局部地区,估计不会引发整体性的剧变。

拉尼娜冷冬

要提到拉尼娜,大家第一反应大多就是“寒冬”。

说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好歹从1950年至今咱们国家一共遭遇了20回拉尼娜现象。

这当中,17个冬季的平均气温都偏低,冷冬占比竟然高达85%。

尤其是在1986年前,15次拉尼娜事件对应的冬天都偏冷,可以说“拉尼娜一来,寒冬就跟着到”。

历史上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几次案例,真是挺能体现出它的影响力的。

2008年年初南方遭遇的雪灾,连续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把铁路和公路都给堵住了。

数十万旅客被困,给春节出行和经济运转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018年冬天,尽管只是个弱拉尼娜现象,但还是让黑龙江和新疆一些地方的积雪打破了纪录,结果交通变得瘫痪,牲畜也冻死了。

2020到2023年期间,尽管三重拉尼娜带来的是偏暖的冬天,但华北地区的最低气温还是刷新了纪录,内蒙古那场强烈的暴风雪,让-30℃的出行都变成了难题。

早在1950年,长津湖周边地区遭遇极强寒潮,加上地形因素,气温一下子跌到-40℃以下。

那会儿全球正赶上拉尼娜现象,多个气候因素一起作用,把气温压得特别低,成了战史上最寒冷的一场战役。

冷冬定律被变暖打破

不过啊,“拉尼娜就是冷冬”的这一套规律,现在因为全球变暖在慢慢被打破。

1986年算是个转折点,以前拉尼娜多和冷冬联系在一起,可自从那之后,暖冬的情况显著增加,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没有那么死板了。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例子,得数2021到2023年的那三次三重拉尼娜了。

按照老规矩来讲,本该一年比一年冷,可是这三年里,我国的冬季平均气温不但没有往下降,反而逐步升高,变成1961年以来第三、第四个温暖的冬天。

就拿2022年冬天来说吧,许多北方人都觉得没有怎么冷,就这样过去了,南边甚至有人春节都在穿短袖。

其实原因很容易理解:全球变暖带来的“升温”效应,已经超过了拉尼娜想要“降温”的那点本事。

比喻的话,把地球当作个屋子,而全球变暖就像那不断开着的暖气,一直在给屋子加温。

拉尼娜就像偶尔开启的冷风机,哪怕不停吹,,也改变不了屋子里的暖气。

国家气候中心也说啦,随着全球气温升高,拉尼娜对咱们国家冬天的气温作用变得没以前那么明显了。

它引起的降温一般都是短期的,很难改变整个冬天偏暖的整体走向。

而且,拉尼娜只是影响冬天气温的很多因素之一。

冬天到底是不是冷,还得看那些其他核心因素咋演出了。

比方说,到了2025年7月,北极海冰面积已经降到近47年来的同期第四低水平。

海冰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变得不那么明显,或许会让寒潮南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海冰好比地球的冰箱门,门要是关得不紧,冷空气就容易往南跑。

到了2025年夏天,青藏高原的部分地方出现了不寻常的降雪,积雪带来的冷源效应或许会对冬季的大气环流产生影响,间接推动冷空气的增强。

东亚的冬季风要是猛,冷空气就能直扑而来;要是软,那冷空气就像雷声大雨点小似的,攻势就没那么猛烈。

2025年夏秋季副热带高压异常强烈的话,倒可能会对冬天的大气循环带点干扰,影响冷空气的走向和力度。

这些因素互相制约,导致2025年冬天的天气走向变得扑朔迷离,也难怪气象专家不敢轻易说准。

气温过山车

结合几家机构的预测来看,2025年冬天的最大特点,不是说特别冷,也不是特别暖,而是气温像坐过山车似的上下起伏。

夏天那阵持续高温刚刚过去,冬天的“气温过山车”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极端天气已经变成习以为常的事儿。

从时间走向来看,11月的中下旬大概会出现第一次明显的降温,早冬的寒潮或许会提前到来,老人和小孩得提前准备好保暖措施。

到了12月,气温可能会有所回升,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温度大概比往年高出1到2摄氏度,像华北、黄淮那一带甚至可能觉得是暖冬,但厚衣服别太早收起来,还是得预防寒意突然袭来。

从12月下旬一直到2026年1月中旬,估计这段时间会是这个冬天最寒冷的阶段,或许会遇到两次强烈的冷空气来袭。

在一些地方,48小时内气温下降超过14℃,也就是说,前一天穿毛衣就差不多了,第二天得赶紧披上羽绒服才行。

2026年1到2月,拉尼娜的影响会达到最强,东北和西北部分地区可能遭遇-40℃的极端低温,得留心水管防冻。长江中下游那边,要提防像2008年那次那样的冻雨天气。

春节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二月中旬左右,河南、湖北、安徽、江苏交界的地方可能会有比较厚的积雪,开车回家的朋友们,记得提前留意一下路况信息,防止遇到不便。

从整体的趋势来看,2025年冬天的平均气温或许会接近往年的水平,甚至略微偏高一些,可是呢,也大概率会遭遇大概4到5次全国范围的寒潮袭击。

这种剧烈的温度起伏,反倒比一直冷下来带来的影响更大,更难适应。

不只是人容易得感冒和心脑血管问题,农作物也更容易遭受冻伤,能源供应也可能因为取暖需求猛增而变得紧张。

遇到这变幻莫测的冬天,多添点衣裳是个不错的选择,贴身穿点保暖内衣和轻薄毛衣,外面套件羽绒服,这样还能根据温度随意调节,挺方便的。

遇到气温骤降时,尽量少去户外,帽子、围巾、手套这些得常备着。室内的话,多开窗通通风,适当动动身体也挺好的。

在家提前搞一下取暖设备的检查,北方的朋友们水管得做好保温工作,南方的家庭可以准备个电暖器,看看湿冷天气怎么应付。

归根结底,双重拉尼娜不过是气候系统中的一个环节,真正影响未来气候趋势的,还是全球变暖这回事。

就像个气候的提醒信号,正在告诉咱们这地球系统正变得越来越不稳当。

气象专家说,这次双重拉尼娜一结束,地球可能很快又会重新进入厄尔尼诺的变暖状态。

世界气象组织提醒大家,接下来五年很有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热的年份,甚至有可能打破1.5℃的气候临界点。

要是一旦踏过这道界线,极端天气恐怕会变得司空见惯。

变得更炎热的夏天,更难预测的冬天,还有那越来越频繁的暴雨和干旱。

2025年冬天的气候起伏,也许只是未来天气变化的一个前兆。

咱们也得学会适应多变的天气,更得从自己做起,减轻地球的负担,留给后人一个更适宜居住的家园。

结语

全球变暖扰乱了原本的冷热节奏,极端天气出现得越来越频繁。遇到突如其来的寒冷或炎热,咱们既得做好保暖措施,也要重视气候变化带来的警示。减排节能、保护环境可不是嘴上说说,只有维护好地球的平衡,未来的四季才能少点变幻,多点安稳。

参考资料:1.中国天气:《拉尼娜事件将形成!今冬我国会偏冷吗?》2021-10-23;2.浙江日报:《2025年或现“双重拉尼娜”,对浙江影响几何?》2025-05-15。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