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折法拍房遇冷,二拍5.6折却抢疯?真实数据揭开市场现状
今天刷了下上海法拍房的拍卖记录,好家伙,13套住宅上架,最后就成7套,6套直接流拍了。这事儿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毕竟前两年法拍房可是香饽饽,抢破头都不一定轮得上。
仔细看成交的那7套,基本都是二拍房源。啥叫二拍?就是第一次没人要,降价再拍第二回。这次这些房子大多打了5.6折,比一拍的7折又低了一截。价格一降,场面立马不一样——17个人抢闵行西环路一套房的场景出现了,最后成交价居然还比一拍涨了点,到7.8折。这哪是没人要?分明是价格没戳中买家的“捡漏”心理。
说句实在的,现在买房的人精得很。一拍挂7折,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是不是房子有问题?产权清不清?欠不欠物业费?再加上市场整体降温,大家都怕高位接盘,宁可再等等看。到了二拍,5.6折往那一摆,相当于白捡一顿大餐,原本犹豫的人就坐不住了。就像菜市场卖菜,早上卖10块没人问,傍晚打折到5块,大爷大妈挤破头抢。
闵行那套房为啥17个人抢?我大概问了几个中介朋友,人家说这套房位置不算偏,户型也端正,5.6折后总价比周边二手房便宜小百万。买家算笔账:就算后面办手续、交税费多花点,怎么着也能省几十万。这么一想,抢的人自然多了。
有人说现在投资客都变刚需了,这话不假。以前买法拍房图的是升值快,现在市场不明朗,大家更看重“捡漏”的确定性。5.6折的房子,哪怕以后房价横盘,自己住或者出租都能覆盖成本,这才敢下手。
不过流拍的6套也不是没道理。有一套浦东的老破小,一拍7折没人要,二拍再降还是没人看。中介说这房子楼龄太老,户型差,小区环境也不行,就算便宜,谁愿意接手?还有套远郊的房子,离地铁站走路要半小时,周边配套跟不上,降价也没人愿意跑那么远住。
说白了,法拍房不是原罪,价格和房子本身的条件才是关键。现在市场上不缺房子,缺的是“价格合适+条件过得去”的标的。买家眼睛都盯着呢,你不把价格降到心理预期,或者房子本身有硬伤,再便宜也没人要。
我翻了翻最近的拍卖记录,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成交的法拍房基本集中在中外环,或者配套成熟的老小区,远郊和老破小流拍率高。这说明大家不是不想买房,是要“性价比高”的房。就像买衣服,再便宜的破洞衫,没人愿意穿出门;稍微贵点但款式质量好的,咬咬牙也得买。
还有个细节,这次成交的房子里,不少是去年一拍流拍后,今年二拍才卖出去的。也就是说,买家在等,等市场降温,等价格降到自己能接受的范围。现在这行情,谁也不着急当冤大头,多看看、多比比,反正好房子总会冒头。
说到底,今天的拍卖结果挺真实——不是房子没人要,是没降到买家觉得“值”的份儿上。5.6折能抢,7折没人看,这就是当下市场的态度。对于想捡漏的人来说,法拍房还是机会;但对于急着卖房的人来说,可能得重新想想定价策略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数据来源:阿里拍卖上海区域住宅法拍房成交记录、京东拍卖上海法拍房近期交易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