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俄军以至少5个摩步旅的兵力撕开乌军北部防线,新托列茨科耶全面失守,博基夫卡外围阵地沦陷,乌军被迫退守破碎的防线。
更致命的是,俄军侦察小组已渗透至乌军后方尼卡诺罗夫卡至新沙霍沃一线,威胁着乌军仅存的乡村补给小道。 若此地失守,红军城守军将面临弹尽粮绝。
乌军第14旅的反攻本被寄予厚望。 他们一度夺回战略桥头堡拉奇诺村的几栋房屋,却在俄军无人机监控下暴露行踪,最终被精准火力覆盖,反攻化为废墟。
这场失败的反扑,折射出乌军“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前线兵员枯竭,连追捕后方破坏小组的人手都抽不出来。
而此刻,伊斯坦布尔的谈判桌上正上演微妙博弈。 乌克兰呼吁停火喘息,俄罗斯却直言“不期待突破”——战场优势让克里姆林宫无需让步。
烽火连天的红军城,每一寸土地得失都在为谈判筹码加码。
“俄军的目标简单粗暴:切断红军城的最后一口气。 ”乌克兰开源情报组织DeepState的战场地图显示,代表俄控区的红色正从北部向南迅猛蔓延。
5个摩步旅的强攻已让新托列茨科耶彻底易主,博基夫卡超半数区域沦陷,尼卡诺罗夫卡成为下一个争夺焦点。
俄军破坏小组绕过前线,潜入尼卡诺罗夫卡至新沙霍沃的后方地带,专盯乌军“血管”——那条替代T05-15公路的乡村小道。
这条从多布罗皮利亚西南延伸的补给线,距离俄军前锋仅10公里,全天候暴露在无人机射程内。
俄军FAB滑翔炸弹精度达3-5米,采用“三连击”战术:首弹破掩体、次弹毁核心、末弹清残敌。
红军城北部废矿区60米高的制高点成关键,谁控制这里,谁就能俯视整条T0515公路和乌军阵地。
7月22日,乌军第14旅的反攻曾点燃一线希望。他们突袭拉奇诺村——俄军在托列茨河西岸的核心桥头堡,占领数栋房屋并升起旗帜。
这一举动直插俄军软肋:若丢失拉奇诺,俄军北线战果将全面动摇。
胜利仅持续15分钟。 俄军无人机迅速锁定目标,随后高爆弹将房屋连同守军一同摧毁。一段战地视频记录下这一幕:浓烟中扭曲的钢筋骨架,成为反攻失败的残酷注脚。
这次失败暴露了俄军漏洞,却也揭示乌军致命短板。 拉奇诺村连接格罗多夫卡、马亚克三大桥头堡,俄军借此三路分兵牵制乌军,使其无法集中反击。
而当费多洛夫卡和博基夫卡即将被俄军完全控制,三大据点即将连成一片,乌军再难找到这样的突破口。
“别洛泽尔斯科耶铁路枢纽已瘫痪,西方装甲车补给断了。”乌克兰士兵在电报频道写道。 为维持物资输送,乌军被迫用民用皮卡充当运输队,车顶架设电子战设备干扰无人机。
但单薄的车体在自杀式无人机面前如同纸壳,E50公路上被炸毁的电子战皮卡,车顶绿光成了乌军后勤的绝望信号。
乌军正沿新沙霍沃—罗金斯科—红军城铁路抢修工事,路基作掩体、隧道藏弹药。
然而这条“救命稻草”距俄军前锋不足10公里,士兵们在炮火间隙砌沙袋,手里武器从北约步枪到苏制老枪混杂——兵员和装备的匮乏肉眼可见。
7月23日伊斯坦布尔谈判前夜,俄军攻势陡然加剧。乌克兰要求“短暂停火”和“总统面谈”,俄方发言人佩斯科夫却冷然回应:“当前形势难有突破。 ”
战场优势让俄罗斯手握主动权。 红军城一旦合围,顿巴斯乌军防御体系将裂开巨口,更将重创乌克兰士气。
而泽连斯基的“50天坚守令”背后,是特朗普政治解决的倒计时——但前线每一天伤亡都在考验这个目标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