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花园口堤坝的决口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一场深重灾难。这一悲剧不仅直接和间接导致了八十余万同胞的丧生,还造成了豫东、皖北以及苏北广大地区的黄泛,使得黄河被迫沦为淮河的支流。黄泛区内的土地迅速沙化与盐碱化,将中原那千里沃野变成了人间炼狱,同时也引发了1942年河南空前的大饥荒。
在这场灾难面前,国民党方面声称此举旨在阻止日军沿平汉路南进,为武汉保卫战争取宝贵时间。然而,事实表明,武汉在短短四个月后便沦陷于日军之手。那么,花园口河堤的决堤行为,是否真的具有必要性呢?
谈及花园口之决堤,自须提及台儿庄的辉煌胜利。1938年三月,华北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进逼,而此时,李宗仁为争取中央军向西撤退的宝贵时间,乃组织西北军、川军以及中央军等各路部队,围绕津浦路要地徐州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会战。
台儿庄大捷
在这场激战中,川军王铭章部誓以生命捍卫藤县,张自忠与庞炳勋在临沂对坂本支队予以重创。最终,李宗仁凭借西北军擅长防守的特长,于台儿庄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险些将孤军深入的矶谷师团全歼。不久,日军再次集结兵力,南北夹击,意图一举消灭徐州周边六十余万国军。面对此情势,李宗仁果断决策,在日军包围圈尚未形成之际,撤离了徐州战场。
日军南侵之际,土肥原贤二的14师团亦在其中。该师团孤军深入,擅自闯入了程潜指挥的第一战区。此情此景,蒋介石心中欢喜不已,因为他期盼已久的扬眉吐气,一举超越李宗仁的时刻终于来临。回顾台儿庄大捷的辉煌,李宗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关键在于矶谷师团因孤军深入而陷入重围。今土肥原的14师团亦步其后尘,擅自进入第一战区,而其友军正忙于向东围剿李宗仁所率的第五战区部队。蒋介石平生未曾有过多胜绩,此次他绝不能错失良机。
土肥原贤二
此刻,第一战区集结了强大的兵力,包括以教导总队为基干的27军,以税警总团为基础的第8军,以及赫赫有名的抗战铁军74军、天下第一军,以及粤军、东北军等共计二十余万大军。蒋介石满怀信心,回想昔日在淞沪会战中,七十万对三十万尚且未能取胜,如今以二十余万之力对抗两万,胜利在望,应是手到擒来。
蒋介石下达指令,要求第一战区的全体部队对14师团实施包围。在蒋介石的电文中,他对部下能够取得一场辉煌胜利充满信心。然而,战斗的首日,昔日教导总队总队长的桂永清便给了他一个意外的“惊喜”。桂永清身为27军军长,却亲赴开封,仅留下龙慕韩率领的88师守卫兰封。龙慕韩并非愚钝之辈,面对如此形势,他也选择了撤离兰封。原本由多路大军对土肥原部进行围攻的态势,因此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蒋介石随即紧急下令,要求27军迅速填补这一缺口。
第十四师团处境堪忧,孤军深入已违反了大本营截断陇海路的既定方针。目前,后勤补给线已被切断,导致部分重型火炮无法发挥效能。正当74军、64军等部队逐步收紧包围圈之际,胡宗南的第一军亦全面展开攻势。然而,此时桂永清却又遭遇了新的问题。
德械师
桂永清麾下指挥着46师、36师、第61师以及106师。其中,除106师外,其余三师均为中央军嫡系部队,尤以36师与46师为最。46师源自教导总队整编,而36师则是国军著名的德械师之一。在兰封会战期间,36师曾围攻驻守曲兴集的50联队一个大队,直至会战结束,该城池仍未被攻克。第61师则配备了200师的战车营,并吸纳了106师的部分兵力。该师的主将钟松,日后亦成为胡宗南麾下的一名得力干将。
然而,5月22日晚,61师不幸遭遇日军突袭,防线被成功突破。面对此状,若换作其他将领,势必会派遣机动部队填补漏洞。但桂永清却选择率领嫡系部队撤退。反倒是桂永清麾下的东北军106师,展现了最为顽强的抵抗。
众所周知,东北军与日军之间的仇恨根深蒂固。该师师长沈克率领四千名战士,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交战。尤其是5月18日晚,日军对师部阵地发起了突袭,沈克率领全师官兵勇敢迎战,痛击日军50联队,并成功击毙了第二中队中队长关爱人大尉。正因这场战斗,50联队得以与中央军61师汇合。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沈克先生光荣地成为了第一届政协委员。
桂永清
事态演变至此,尚未达到终结。毕竟在兵力对比上,我方以十倍于敌之优势,且双方均为精锐之师,即便桂永清弃城而逃,亦足以将土肥原围困。然而,校长另一得意门生黄杰又生变故。第八军军长黄杰受命守卫商丘,却在16师团前来救援之际,该军未发一枪,便溃不成军。兰封虽失,尚可弥补,但商丘一旦沦陷,全局尽失。黄杰肩负击退援敌之重任,商丘一旦陷落,16师团便得以长驱直入,直插我军包围圈之侧后。无奈之下,国军各部只得开始向西撤退。
14师团与16师团分头向西进击。当14师团行进至距离郑州逾百公里之际,蒋介石下令新八师于6月9日炸毁花园口,此举引发了举世震惊的花园口大堤决口事件。黄河之水固然暂时遏制了日军的进攻,然而日军所受损失并不严重。仅14师团突入中牟的1500余人和16师团的1000余人,以及零散的其他部队,总计可能不超过7000人。相较之下,中国民众的直接与间接损失高达89万人,这一数字令人触目惊心。事实上,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河南省因战事直接导致的人口损失也仅为80余万人。
水中行军的日军
中路军将进攻安庆,并沿扬子江向西挺进。同时,另组部队旨在攻占寿县、六安等地,从而从淮河一线向西扩张。而华北南下的日军则计划攻取徐州,打通津浦线,随后与华中派遣军协同,向西发动攻势。在6月4日,日军大本营公布的进攻武汉作战计划中,第16师团、第10师团等部队均被编入右翼,负责沿淮河一线作战。
16师团之所以挺进河南,实属无奈之举,乃是由于14师团战局受挫,被迫调整作战策略以进行救援。在兰封会战落幕仅六日后,日军大本营亦紧急下令该师团向东撤退。根据日军电报透露,沿平汉路南下的计划早在四月便已被否决。
理由相当明了,日军实则并无充裕的兵力驻守河南。河南地处四战之地,仅为了捍卫平汉路,所需的兵力投入便已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始终受限于兵力短缺,难以确保后勤线的安全,因而不得不停滞不前。相较之下,从长江水道向西推进的难度大大降低,日军凭借其海空优势,能够确保长江后勤的畅行无阻。花园口决堤的举动,其唯一功效在于削弱了日军在淮河方向的作战力量,迫使日军将所有主力集中在长江流域。然而,这种战略方向的调整,实则并非具有战略层面的重大意义。
花园口堤坝决堤,水面浩瀚。
黄泛区未能阻挡日军的步伐。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日军在河南迅猛推进,汤恩伯在短短37天内丧失了38座城池。然而,声称黄泛区当时并不存在显然不合逻辑,因为1948年的淮海战役中,黄维和黄百韬正是因为黄泛区的存在,才被粟裕将军巧妙地实施包围。日军停止西进的唯一合理解释,或许在于他们的战略重心根本不在平汉线上。武汉会战的进程与日军大本营的电报内容不谋而合。6月12日,日军攻克安庆;7月26日,九江陷落。这两个城市均为长江上的关键港口。紧接着,10月26日,日军踏入武昌,标志着武汉会战的失败。
花园口未能有效抵御日军的进攻,自九江失守起,其抵御作用仅维持了短短三天;若以武昌陷落为起点,则其坚守长达四个月。然而,其代价之沉重前所未有,此次人为决堤引发了1942年的严重饥荒,导致人口损失高达230万。河南地区的人口,从战前的三千余万锐减至两千余万。
武汉会战
历经新中国成立的70载,黄泛区的土地方才逐渐恢复生机。如今,河南已成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蒋介石因花园口决堤之举及随后在河南的横征暴敛,彻底丧失了民众的信任。百万民众凭借独轮车,助力淮海战役取得辉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