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观赛人数超100万!“苏超”带动多领域消费增长

"100万人挤爆球场!11个鸟巢都装不下!"这可不是什么国际大赛,而是江苏人自己玩嗨的"苏超"联赛。最贵的门票才20块钱,免费场次也不少,可观众愣是把看台挤得水泄不通。要问为啥这么火?看看场上那些球员就明白了——村支书一脚世界波,外卖小哥玩倒挂金钩,银行职员上演帽子戏法,这哪是业余比赛,分明是神仙打架!

江苏人把这比赛玩出了新花样。十三个地市谁也不服谁,南京和苏州较劲,淮安跟盐城死磕,场上的火药味比夏天的温度还高。球迷们更来劲,看台上喊得最响的不是"加油",而是各种损人的段子。有网友调侃:"江苏人平时散装,踢球时倒是团结得很,团结起来互喷。"要说最绝的还是那个村支书戴虎,37岁的老将一脚凌空抽射,直接把球送进了"苏超"第一百个进球。赛后这老哥咧嘴一笑:"平时在村里调解纠纷,今天总算能'调解'球门了。"

泰州队的外卖小哥巴特更绝,送餐路上练就的脚法,愣是在点球点玩了个倒挂金钩。进球后自己都懵了,挠着头说:"平时送餐讲究准时送达,没想到踢球也能这么准。"这些球员白天上班晚上练球,踢的不是职业梦,纯粹是为家乡争口气。看他们满场飞奔的样子,比某些打卡下班的职业球员带劲多了。

赞助商们眼睛都看直了。赛季初还无人问津,现在连担架队都有人抢着赞助。网友笑喷:"下一步是不是该给裁判的哨子找赞助了?"从街边烧烤摊到国际大牌,谁都想来分一杯羹。喜力啤酒这种平时只赞助世界杯的主,这次也坐不住了,连夜打钱要冠名。最离谱的是某医疗品牌,直接把担架队包装成了"运动医疗保障团队",被网友戏称为"抬了么"专业接单。

经济效应更是吓人。前六轮比赛就带火了周边产业,旅游、餐饮、住宿加起来干了380个亿。外地游客占了近三成,酒店价格直接翻倍。盐城搞起了"观鸟+观赛"套餐,淮安推出"游船+住宿"组合,南京商圈大屏幕全程直播。烧烤摊老板乐得合不拢嘴:"以前夜里才卖宵夜,现在下午就开始排队了。"小龙虾销量直接涨了两倍,老板们都说这比过年还热闹。

要说这比赛为啥能火成这样,关键就是接地气。职业联赛高高在上,"苏超"却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场上踢球的就是隔壁老王、楼下小李,进球了能跟观众击掌庆祝,输球了也得听老乡数落。这种参与感,花钱都买不来。网友说得实在:"看他们踢球,就像看自己兄弟在场上拼命,能不激动吗?"

文化人管这叫"地域认同感",老百姓觉得就是"咱不能输给隔壁市"。这种较劲的劲头,把比赛炒得越来越热。第六轮南京对苏州那场,六万多人顶着酷暑来看球,创下了中国业余比赛的上座纪录。球员们也是真拼,上周的第八轮比赛,六场球愣是进了二十个,看得观众直呼过瘾。

政府也乐见其成。文体旅商融合发展,这盘棋下得漂亮。各地使出了浑身解数招揽球迷,常州给来看球的游客发打车券,商场免费停车;盐城把观赛和看麋鹿结合起来;淮安直接打包卖起了"足球+游船"套餐。这些招数还真管用,五六月比赛地的餐饮住宿数据蹭蹭往上涨,饮料冷饮的营业额直接飙升两成多。

"苏超"的火爆给全国打了个样。原来体育赛事不一定要大牌球星,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是能产生共鸣的比赛。当村支书和外卖小哥成为球场英雄,当每个观众都能在场边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足球才有生命力。有网友说得精辟:"职业足球是别人的故事,'苏超'才是咱们自己的传奇。"现在各地都在琢磨,能不能也整出个"省超"来复制这种成功。要真能成,中国体育产业可就找到新路子了。

这篇文章想让大家都营造出积极向上又健康的网络环境,绝对不能有那种低俗的东西或者不好的信息。要是谁侵犯了别人的权益,就得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把事情处理好。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