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一则来自《日经亚洲》的报道引发国际关注: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已提议与中方防长举行电话会谈,但中方尚未作出明确回应。美方官员透露,美方希望在中国举行“9·3阅兵”之后安排这次对话,时间定在9月初。
这将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中美之间首次高层军事交流。然而,据两国多名现任和前任官员透露,中方之所以持谨慎态度,是因为并未看到改善关系的明确路径。
赫格塞思颇具攻击性的措辞早已引发中方关注。
就在今年5月末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上,这位美国防长卖力炒作所谓“中国威胁”,他大肆渲染称:“没必要粉饰太平,中国构成的威胁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
他当时还表示,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做好“紧迫感和警惕性”的准备,美国也应做好“战斗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种一边声称“不寻求冲突”,一边又将中国指为“迫在眉睫威胁”的左右互搏,凸显了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内部矛盾。
对于赫格塞思的不当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指出,赫格塞思无视地区国家求和平谋发展的呼声,兜售阵营对抗的冷战思维.
他抹黑攻击中国,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充满挑衅挑拨。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美方在寻求对话的同时,并未停止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挑衅活动。7月,美国国务院刚刚批准了对台3.2亿美元的军售,妄图强化台湾地区的军事力量,这无疑是在践踏中国的主权红线。
8月,美国又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菲律宾等12国在南海举行演习,打着“维护航行自由”的幌子,实则在南海制造紧张局势。此外,还传出美国9月中旬要在日本部署“堤丰”导弹的消息。
这种一边寻求对话,一边制造对抗的策略,根本无法让人相信美国。正如分析所指出的,美军方迫切想和中国举行军事对话,一方面需要疏通中美两军的沟通渠道,顺便建立一个“护栏”,确保在发生对峙的时候不会引发误判。
说白了这就是为美军在中国周边挑衅上一道保险,以免沟通不畅擦枪走火。
在中美军事沟通陷入停滞的同时,外交场合的另一幕也值得玩味。特朗普原本有机会出席北京的阅兵式,这对于中美关系可能是一个象征性的高层互动。
然而,最终美国白宫明确表示,特朗普不参加阅兵,而是决定接待波兰新任总统纳夫罗茨基。
特朗普团队评估过行程,10月有东盟峰会和APEC峰会要出席,如果9月挤进来,就等于两个月内三次跑亚洲,这在美国总统的外交安排里不太现实。
国内政治压力也大,国会那边民主党人盯着,共和党内部的中国鹰派也不乐意看到他去北京站台。
相比之下,俄罗斯动作积极。普京派遣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先行访华。沃洛金虽非行政核心,却是普京心腹,长期在总统办公厅任职,地位特殊。此行不仅为议会交流,更承担“探路”与“传话”任务。
普京本人计划9月3日来北京出席阅兵,这趟沃洛金先来,等于提前铺路,稳住双边节奏。普京与金正恩同时出席,凸显出了中俄朝三国的紧密关系,折射出美国在亚太地缘政治中逐渐被孤立的趋势。
日本政府通过驻外使馆联系欧洲和亚洲国家,劝他们别派最高领导人去出席中国纪念活动。理由是觉得这个活动有反日色彩,会放大历史问题。
东京担心阅兵会回顾二战历史,中国作为亚洲主战场,强调日本侵略的事实,日本政府一贯回避这段责任,总想淡化。
二战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造成大范围破坏,杀了上百万平民,中国纪念活动自然会提这些,日本觉得这会让国际社会又盯上他们的历史账。
日本的这种操作不是头一回了,2015年70周年时也这么干过,当时安倍没去,现在岸田政府延续这个态度。
面对美方在亚太的一系列干预,解放军近年来大力发展“区域拒止/反介入”体系,武器装备不比美军的差,光是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就能构建起“1小时亚太安全圈”,有效震慑外部军事干涉势力。
在国际安全合作层面,虽然北约唯美国马首是瞻,但金砖扩员和上合扩容也正在打造超越军事范畴的新型安全架构。
金砖国家组织吸纳了更多新兴经济体,增强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上合组织则在维护地区安全、促进成员国间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区和平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当美国还在纠结于中美军事热线时,中国已重塑21世纪的国际安全秩序。在九三阅兵的历史聚光灯下,美国的焦虑与中国的从容形成鲜明对照。#夏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