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件事,看起来很小,小到只是一块布。
可就为了这块布,一支全世界最顶尖的队伍,差点就直接打包行李走人了。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邪乎?
咱们中国人自己的国乒,在印度打亚锦赛,竟然公开说,这比赛,我们可能不打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懵了。
国乒是什么样的存在?那是咱们的“梦之队”,是定海神针。什么样的场面没见过?什么样的委屈没受过?怎么就到了一场比赛都打不下去的地步?
事情得从赛场上挂出来的那几面旗子说起。
印度布巴内斯瓦尔,乒乓球亚锦赛的场馆里,旗子升起来了。
但有点不对劲。
代表咱们中国台湾的那面旗子,是错的。不仅错了,还被堂而皇之地挂在了日本国旗的旁边,位置显眼得很。而我们的五星红旗,被挤到了最边上。
那个场面,怎么说呢,就是扎眼。
明晃晃地告诉你,我就是故意的。
主办方后来轻描淡写,说是“筹备仓促”,搞错了。
筹备仓促?这话鬼才信。
国际大赛,挂错国旗,这是能用“仓促”两个字糊弄过去的?谁不知道这根线有多敏感,谁不知道这是在底线上蹦迪?
就在现场气氛微妙的时候,有个人坐不住了。
王励勤。
他直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脸色铁青,大步流星地就走过去交涉了。
没有拐弯抹角,没有外交辞令,就是一句话:立刻,马上,把错误的旗子给我撤下来。
那股子气场,不容商量。
很多人可能对现在的王励勤有点陌生,只知道他是乒协主席,是个领导。
但稍微上点年纪的球迷,谁不知道“大力”这个名字。
当年的王励勤,在球场上,那就是一尊神。他的正手,抡起来就像一记重炮,势大力沉,摧枯拉朽。更重要的是他的心理,稳得可怕。越是到关键分,越是到生死局,他越是敢出手,眼睛里都冒着杀气。
他是在球场上一分一分,把国家的荣誉拼回来的。
汗水、伤病、压力,这些东西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头里。
所以当他看到那面错误的旗帜时,那种本能的反应,不是一个官员的,而是一个战士的。
我的阵地,不容侵犯。
主办方大概也没想到,中国队这次的反应会这么快,这么硬。
他们磨磨蹭蹭地把旗子撤了,但一句正式的道歉都没有。
就好像这事儿翻篇了。
他们想翻篇,王励勤偏不。
国乒团队的态度升级了。住得差,我们可以忍。吃得不好,我们也能克服。这些场外因素,我们身经百战的运动员什么没经历过?
但这次不一样。
这不是比赛条件的问题,这是原则问题。
国乒直接甩出了三条要求,核心就是要一个正式的、公开的道歉。不然,接下来的比赛,对不起,我们不奉陪了。
直接退赛。
这话说出来,分量太重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赛场抗议了,这是把刀直接架在了亚乒联和印度主办方的脖子上。
到底是什么,能让王励勤和整个国乒,做出这么决绝的选择?
因为这背后,不仅是情感,更是规则,是历史。
很多人不知道,关于中国台湾地区在国际体育赛事里用什么旗、用什么名字,国际上早就有明确的规定。
这就要提到一个叫“名古屋决议”的东西。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国际奥委会通过了这个决议,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中国台湾地区,必须以“中华台北”的名义参赛,旗帜也得用专门设计的梅花旗。
这不是一个地方性的规定,这是整个国际体育大家庭都认可的共识。
所以,印度这次挂错旗,根本不是什么“疏忽”。
这是在公然挑战所有人的默契,是在破坏整个游戏的规则。
我们抗议,不仅仅是在维护自己的主权,也是在维护国际体育秩序的脸面。
你今天能在我这儿乱来,明天就能在别人那儿胡搞。这个头,不能开。
而这种坚持,咱们也不是第一次了。
很多人都忘了,为了这个原则问题,我们曾经付出过更大的代价。
1958年,那时候国际奥委会内部总有人想搞“两个中国”的小动作。我们的态度也很简单,道不同不相为谋。
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直接宣布,断绝和国际奥委会的一切关系。
这一断,就是21年。
整整21年啊。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从1958年到1979年,整整一代,甚至两代中国最顶尖的运动员,失去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
那可是奥运会,是每个运动员终其一生的梦想。
我们放弃了,为了一个不容退让的原则。
直到“名古屋决议”出台,问题解决了,我们才在1979年重返奥运大家庭。
有了这样的历史,你再回过头来看王励勤在印度的强硬,就能明白,他身后站着的是什么。
那是一种历史的传承。
是从几十年前就定下的规矩:在核心利益上,我们寸步不让。
所以,国乒提出退赛威胁,这不是冲动,更不是小题大做。
这是一种态度,一种亮剑。
告诉所有人,球场上的输赢是一回事,球场下的底线是另一回事。
你可以赢我一局球,但你不能踩我的底线。
一旦踩了,那对不起,我们就只能掀桌子了。
比赛的输赢固然重要,但有些东西,比金牌更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