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一款游戏最重要的是“灵魂”,但这个灵魂到底是谁在守护?

很多人都说,一款游戏最重要的是“灵魂”,但这个灵魂到底是谁在守护?

最近,围绕《小小梦魇3》的争议,直接把这个问题摆在了台面上:如果开发组换了,老玩家还能在新作里找回当年的那种心跳和惊喜吗?

其实《小小梦魇》系列一直是恐怖游戏圈里的“宝藏”,前两作在Steam上的口碑简直炸裂,好评率稳稳超过90%,将近五万条玩家留言里,

绝大多数都在夸那种令人毛骨悚然又让人沉迷的氛围。

故事、谜题、画面,哪一样不是用心做出来的?但谁能想到,第三代刚发售不过几天,好评率就直接从神坛跌到47%,变成了“褒贬不一”的尴尬档次。

尤其是简中区,只有12%的好评率,几乎是灾难级别。

很多老玩家第一时间就入手了,或者在直播间跟着主播体验了一把,结果失望的不止一点点。

最让人抓狂的首先是价格,标准版就要178块,玩下来流程只有3到5小时,性价比直接拉到谷底。

更让人堵心的是豪华版首发还降价,结果预购的老粉感觉自己像被“坑”了一把,这种商业操作在国内玩家群体里很容易引发抵触情绪。

再说游戏内容,怎么说呢,新作很多地方都让人觉得像是在“炒冷饭”。场景素材重复、谜题一遍又一遍、玩法上没有什么新花样,操作起来还经常有些别扭。

大家不是没见过系列创新,但这次基本就是“原地踏步”,甚至有点倒退。玩家们在评论区一针见血:“除了名字和LOGO,这游戏跟前两作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其实,游戏出了这样的情况也不是没迹可寻。因为开发组彻底换了,前两代的开发是Tarsier Studios,这次变成了Supermassive Games来接手。

虽然还是挂着《小小梦魇》的牌子,但制作班底全换,风格和细节自然有很大差异。很多玩家都说,换了团队就像换了厨师,虽然还是原来的菜名,但端上桌的味道完全变了。

这种“灵魂失落”的现象,在游戏圈其实并不罕见。

不只是《小小梦魇》,像之前的《鬼泣》系列、《寂静岭》系列,甚至《猎天使魔女3》,只要核心团队换了,老玩家总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

大家买的不是一个游戏,而是那种熟悉的氛围和体验,可团队一换,粉丝们就担心自己爱的那个“世界”会变得陌生。

而且这次官方的态度也有点让人无奈。制作组在社群里直接表态,说“我们并不负责这个项目,也无法根据反馈采取行动”。

这句话听着挺官方,但对玩家来说,等于是在告诉你:你们的声音我们听不到,也管不了。这种割裂感,让粉丝们更觉得被“冷落”。

有网友调侃说,现在的游戏圈,IP变现才是王道,内容和粉丝体验有时候都成了次要的。

其实大家也明白,换团队、赶进度、商业化这些事都是现实,但情怀和信任真的不是一句话就能安抚的。

玩家们愿意为一款游戏买单,很多时候靠的就是对团队的信任和对系列的感情。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觉得,这种更换开发组的尝试未必全是坏事。新的团队也许能带来不同的创意和玩法,只是这次的《小小梦魇3》,显然没能达到大家的预期。

或许未来会有更多团队在接手经典系列时,能真正理解并延续那个“灵魂”,而不是只把IP当成一个赚钱的标签。

最后说一句,其实玩家们的吐槽不是为了抵制谁,更像是一种希望。希望自己的青春和回忆能被好好对待,希望那些曾经让人着迷的“恐怖故事”还能继续讲下去。

只不过,这份希望,在新作里似乎被现实狠狠浇了一盆冷水。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