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们都在搬运黄金,你还在甲板上为AI狂欢吗?

世界上最魔幻的事情,莫过于你坐的火箭眼看就要冲出太阳系了,结果驾驶员高喊一声“我的梦想是星辰大海”,然后自己揣着钱第一个跳伞了。

你正激动地计算着还有几分钟就能手可摘星辰,一扭头,发现船长连宇航服都打包卖了。

最近光模块龙头新易盛的董事长,就给市场生动地上演了这么一出高空行为艺术。公司股价半年暴涨7倍,业绩好到让财报都显得眉清目秀,正是所有人都高喊“AI就是未来,未来就在眼前”的时候,董事长高光荣先生反手就是一个公告:我要套现37个亿。

理由还特别伟“光”,说自己的资金另有大用,要去支持“新质生产力方向的前沿科技投资”。

这话术,翻译过来就是:我用旧的生产力赚够了钱,现在要去投新的生产力了,你们继续在这艘船上奏乐,继续舞。

这操作骚不骚?太骚了。股价应声下跌,两个交易日市值就蒸发了小一百亿,留下一堆在风中凌乱的投资者,开始怀疑人生:说好的星辰大海呢?怎么感觉像个杀猪盘。

这事儿,你要是只看表面,就是个老板高位减持的常规操作,利空。但如果你把这事儿扒光了看,会发现里面的逻辑博弈,比宫斗剧还精彩。

首先,我们得用第一性原理问一句,董事长为啥非要在这个时候卖?

公告里的理由,听听就好,成年人的世界里,体面话都是说给外人听的。就像你问一个渣男为什么要分手,他会告诉你“你太好了,我配不上你”,而不是“不好意思,我腻了”。

高老板真正的理由就一个:他觉得,现在这个价格,把一部分股权换成37亿现金,是当下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

这跟看不看好公司未来,关系不大。

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养大的一头猪,膘肥体壮,油光锃亮,市场价一天一个高。你是选择继续喂它,期待它有朝一日能长出翅ăpadă上青天,还是赶紧趁着行情好卖了,换成兜里实实在在的钢镚儿?

正常人都选后者。因为猪会不会飞天是玄学,但猪肉能换多少钱是实学。

新易盛的股价从40多块干到400块,翻了将近十倍,这种涨幅,里面有多少是业绩驱动,有多少是情绪泡沫,谁心里都有一杆秤。对于创始人来说,奋斗半辈子,纸面富贵见得多了,只有落袋为安的钱,才能让你晚上睡个安稳觉。

所以,减持不是不自信,而是太自信了——自信自己对价格的判断。这波属于顶级的“瞎积薄发”之后,最理性的操作。

更有意思的是他卖的方式。他没有直接在二级市场咣咣一顿砸盘,而是搞了个“询价转让”,专门卖给机构投资者。

这是什么玩法?

这叫精准拆弹,也叫“有福同享”。

直接砸盘,股价会瞬间崩掉,大家一起完蛋,吃相难看,还会得罪无数小散,以后不好见面。而询价转让,就像一场高端饭局,把一群有钱有势的机构请过来,说:我这儿有一批好货,价格公道,你们谁有实力谁来接。

机构为什么愿意接?他们是傻子吗?当然不是。

机构接盘,也不是做慈善。他们就像是专业的二手车贩子,一眼就能看出这辆爆款神车还能跑多远,还能加价卖给谁。他们接的不是烫手山芋,是下一棒的接力棒。

首先,AI这股东风,对于光模块来说,都不叫风口,那叫天降一口沸腾的九宫格火锅,所有人都想把自己的菜涮熟了赶紧捞出来。只要英伟达还在天上飞,数据中心的建设就不会停,对高速光模块的需求就是刚性的。这个基本盘,机构看得很清楚。

其次,新易盛的业绩确实炸裂。营收和利润都是翻着倍地涨,这种成长性在A股是稀缺资源。机构拿的是别人的钱,投这种“浓眉大眼”的绩优股,就算短期被套,年终写报告的时候也理直气壮。

最后,询价转让的价格有折扣,相当于打了折的安全垫。他们赌的是,虽然创始人觉得价格到顶了,但市场的狂热还能让它再飞一会儿。这中间的差价,就是机构的利润。

你看,这场交易里,没有输家。

高老板拿到了37亿现金,去追寻他的“新质生产力”了。机构用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拿到了热门赛道的稀缺筹码。公司也避免了股价直接崩盘的风险。唯一可能受伤的,就是那些看到减持公告就吓得屁滚尿流,然后在低点割肉,结果发现股价又被机构拉回去的散户。

这还没完,更有趣的是,不只是新易盛,光模块行业的另外两大巨头,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合称“易中天”组合,也都在上演同样的剧情。

中际旭创的控股股东减持,天孚通信的股东也减持。三巨头一边发着亮瞎眼的财报,股价一边往天上拱,高管和股东们一边排着队套现。

动作整齐划一,堪称行为艺术。

股价涨了。业绩爆了。老板卖了。

这难道是行业要崩盘的信号吗?

拉倒吧,这只是高空作业的正常颠簸,安全带系好就行。

这背后反映了一个残酷的商业现实:在当前这个技术迭代比翻书还快的时代,所有人都信奉“快种快收”的逻辑。

光模块这个行业,三年就是一代技术。今天你800G是王者,明天1.6T出来了,你跟不上,马上就成了昨日黄花。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趁着景气周期,疯狂研发,疯狂扩产,手里必须有大把现金。对于创始人来说,也必须趁着自己的产品还是市场主流的时候,把价值兑现。

大家都怕,怕这口火锅突然就凉了。

那么,现在光模块行业到底有没有泡沫?

这是一个灵魂拷问。有人觉得市盈率太高了,是泡沫。但也有人拿PEG指标(市盈率/净利润增长率)来说事,说这几家公司的PEG都远小于1,说明股价还没跑赢利润增长的速度,不仅没泡沫,甚至还被低估了。

这种争论,就像在讨论一瓶茅台的价值。你说它就是一瓶酒精和水的混合物,不值那个价。他说这里面有酱香科技,有品牌溢价,有社交属性,价值无限。

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判断泡沫,不能只看财务指标,要看利益相关方的行为。

当一个行业里,最懂它的人——创始人、高管、大股东们,都开始在市场最狂热的时候,把手里的“未来”换成兜里的“现在”,这本身就是一个强烈的信号。

这个信号不是说天要塌了,而是告诉你,价格已经进入了危险区,性价比没那么高了。

他们就像经验丰富的老船长,虽然嘴上还在喊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但手上的动作却是在悄悄地往救生艇上搬运黄金。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没法像机构那样拿到折扣价,也没法像创始人那样对行业周期有精准的把握。你能做的,就是看懂这场牌局的本质。

这场由AI掀起的资本盛宴,光模块是负责上菜的服务员,虽然很累,但小费也拿得盆满钵满。现在,第一批最辛苦的服务员,已经揣着小费离场,去寻找下一家更火爆的餐厅了。而新来的食客(机构)们,还在兴致勃勃地加菜,他们相信,这场宴会还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至于我们这些在门口看热闹的,别总想着冲进去吃霸王餐。看懂了局,少交点智商税,就已经算是赢了。毕竟,在资本市场里,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