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
一边是火箭加速,一边是社会失速,世界正迎来两个轨道的竞争
你们在街头争吵,我们在发射卫星。这话听起来有点狂,但最近几天的新闻对比实在太鲜明了。
就在2025年10月16日,长征八号甲在海南把12组卫星精准送入轨道,完成了长征系列火箭第600次发射。最震撼的不是这个数字,而是背后的速度变化:第一个百次发射用了37年,最近这个百次发射只用了1年10个月。这已经不是跑步前进了,这是在坐火箭。
然后我刷了刷国际新闻,直接笑出声。
10月18日,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几百万人走上街头,举着牌子反对移民政策、关税政策、医疗政策,什么都在反对,什么都解决不了。同一时间,美国联邦政府因为预算问题“停摆”第三周,公务员在家闲着没事干,民众抱怨连连。有美国网友在网上吐槽:“我们连地面上的事都搞不定,还谈什么太空?”
更绝的是10月19日,法国卢浮宫上演“世纪大劫案”,8件珍贵珠宝在全世界游客眼皮底下不翼而飞。司法部长直接承认“我们失败了”,这安保水平,连自家博物馆都守不住。
同一天,以色列和哈马斯又在加沙打起来了,互相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打了停,停了打,几十年如一日。
就连科技圈也不消停。OpenAI被爆夸大GPT-5的数学能力,遭到业界大佬群嘲,AI巨头的面子碎了一地。
看着这些新闻,我只有一个感觉:这个世界正在分裂成两个轨道。
一个轨道上,是我们。火箭一发接一发上天,卫星一组接一组入轨,厂房里两发火箭同时测试,明年发射量要翻倍。长八甲这种“商业新锐”玩起了“拼车”发射,像送外卖一样把卫星精准投放到不同轨道。航天人谈起35兆帕的压力轻描淡写:“就这么回事”。
另一个轨道上,是他们。街头政治永无止境,博物馆安保形同虚设,地区冲突周而复始,科技公司炒作概念。他们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打转,在原地踏步中消耗能量。
这不是简单的谁强谁弱的问题,这是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比。他们还在为地面上的琐事争吵不休,我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星辰大海。
有网友说得更直接:“当别人在议会里打架时,我们在发射场里发火箭。当别人在街头抗议时,我们在控制室里调整轨道。这已经不是同一个维度的竞争了。”
确实,看看长征火箭的成长史就是一部逆袭史:1970年只能送173公斤的东方红一号上天,如今新一代载人火箭长十号瞄准2030年前登月,重型火箭长九号规划运载能力超百吨,可重复使用技术也在攻关。未来上太空可能像坐飞机一样平常。
而在地球的另一端,他们还在为最基本的政府预算、博物馆安保、停火协议扯皮。这种对比太过强烈,强烈到让人不得不思考:未来究竟属于哪个轨道?
所以别怪我们狂。当你的火箭一年发射几十次,当你的卫星互联网快速组网,当你的登月计划稳步推进,而你抬头看看新闻,别人还在为那些老问题吵得不可开交时,你也会忍不住问:这世界,到底谁在向前,谁在倒退?
答案,其实已经写在星空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