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位万亿级富豪,特斯拉股东通过马斯克1万亿美元薪酬方案
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气氛一下子热了起来。2024年11月6日,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现场,人形机器人跳着舞进场,还没等观众反应过来,投票结果已经定下来了——超过75%的支持率,把一份史无前例的大单子送到了马斯克手里。这不是普通的加薪,而是一纸长达十年的对赌协议:如果目标全都完成,他最多能拿到高达1万亿美元报酬。这个数字不夸张,比地球上一大堆中小国家一整年的GDP还多。
这次会议可真不像一般公司的那种流程化走秀。台上的马斯克心情好得很,他直接在台上抛梗:“别家的股东大会像催眠曲,我们这里燃爆了!”接着又开始畅想未来,“我们要开启的不只是新篇章,是一本全新的书,这会是个特别厉害的故事。”看他那架势,不光自己信,就连不少散户也跟着激动。
说到底,这钱真的不是白给的。董事会把话摊开讲清楚——这是全球企业CEO历史最高纪录,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协议条款摆在那里,分12批发放限制性股票,总共能拿到公司调整后约12%的股份。如果全部兑现,那就是多出4.237亿股,每一步都和业绩挂钩,没有捷径可走。
奖励怎么解锁?先盯市值门槛,第一个节点就要求从现在大概1.5万亿美元冲到2万亿,然后每5000亿美元升一级,一直冲到第十关时得达到6.5万亿。而最后两关更狠,每次涨幅要按10000亿美元算,也就是说,要做到8.5万亿市值才算通关。不少人吐槽,这哪儿是“老板考核”,简直比玩游戏升级还刺激。
运营方面同样掐得死死的。一项项目标写明白:累计交付2000万辆汽车、FSD(完全自动驾驶)活跃订阅用户连续三个月突破1000万人、人形机器人Optimus自2025年9月3日起累计卖出100万个,还有Robotaxi商业化运营车辆也要稳定百万规模。有点懂行的人都知道,这些目标没有一样简单,全都是行业天花板级别。
盈利压力也压得实打实,每年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最终至少4000亿美元,而且后三组必须连续四个季度才能作数。这种考法,说句公道话,大部分上市公司听完可能当场离职。但董事会和支持者显然愿意押宝。他们觉得,如果世界上有哪个CEO敢签这种合同,那非马斯克莫属。
不过过程绝对没那么顺利。在投票之前,各路机构投资者声音挺杂,有名气大的比如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早早表态反对,他们认为这么高额薪水太激进,公司经营风险大。不过这些阻力并没有挡住局面发展。临近大会的时候,特斯拉管理层展开了一轮猛烈公关攻势,把所有筹码往桌上一推:如果不让这案子过,马老板可能拍拍屁股就走人。当这风声传出去之后,不止美国市场紧张,包括亚洲、欧洲的小散们都坐不住了。
摩根士丹利专门出了分析报告提醒大家,一旦否决掉这一方案,很可能被资本市场解读为“不信任”信号,到时候股票砸盘10%以上基本跑不了。有意思的是,在持有人群里,对立观点吵成一团,但站队支持的一方嗓门更响。从最终数据来看,多数还是相信他带领公司再创造神话。
回头看看成绩单,其实过去几年特斯拉确实做出来不少东西。截至今年9月,公司总交车量已经破800万辆,从2000万辆这个终极任务看,好歹爬了一半山坡。而且刚公布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营收28,095,000,000美元,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环比第二季度也是妥妥上涨;其中汽车业务占据212亿美元,同比增长6%。尤其中国区表现抢眼,仅三季度新车销量16.92万辆,比上一季猛增31%;上海工厂九月份单月交付超90,000辆,都快赶上市面某些传统品牌一年产量了。据说Model YL国产版卖疯了,也是贡献主力之一。这些数据多少让质疑者闭嘴了一阵,因为事实摆在眼前,无论怎么看都是硬实力撑腰。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新薪酬方案生效后,只要各项目标逐步兑现,埃隆·马斯克在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只会上升。他目前拥有13%左右股份,将来若全部奖股到账,可以提升至25%,这样的话,即便遇见什么突发状况,他的话语权依然稳如泰山。本来外界一直担心他是不是随时“撂挑子”,但现在看来,只要他乐意干下去,没有几个人能撼动他的核心位置。“野心家”的剧本,被现实狠狠盖章认证一次,也只有这种体量的新经济巨头和疯狂创业家组合才玩得转吧?
当然争议不会消失,比如允许特斯拉投资xAI相关提案,也受到关注,不过具体结论暂未落地。但绕不开的问题始终围绕一句话:谁有能力把一家科技制造企业带向宇宙尽头?虽然很多规则设限,但只靠制度永远替代不了人的力量。不管喜欢与否,这份超级合约背后的博弈,就是现代商业社会最真实的一幕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