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又来了,带着一脸疲惫和满腹心事,踏进了白宫。特朗普迎上去,俩人很快摆出一副“哥俩好”的架势,外界却都明白,这场第三次堂堂正正的见面,背后的火药味并不少。
美以两国,表面同气连枝,其实各有算盘。
晚间的那顿会谈,可真不是普通的家常便饭。桌上摆着加沙停火、哈马斯释放人质、巴勒斯坦囚犯交换,还有伊朗那根始终悬着的核剑。每一项都是一根火线,没一个能松手。
美国这次给足了面子,直接端出“美国支持的最新提议”。意思很明白,按计划来玩,可以有为期60天的停火,以军部分撤出加沙。哈马斯要放人,以色列要放囚,顺带再开个口子让人生病都没药用的加沙人多进点人道援助。
内塔尼亚胡嘴上说愿意努力、希望达成协议,心里清楚得很:停火协议是个棘手买卖,光靠一张嘴不顶用。
说白了,加沙这一仗,从2023年10月烧到眼下,光加沙卫生部登记的死者就超过了5.7万人。哪怕以色列再怎么铁腕,也不能不管这个烂摊子。
特朗普的态度一向风风火火,这次也不例外。高调喊话:“我们即将就加沙问题达成协议。”你听着像鼓劲,更像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只是,嘴上容易,台下难。
哈马斯表面上配合,直接说“以积极精神”回应协议。可一转头,条件就上来了。首先,哈马斯压根不相信以色列和美国主导的人道援助方案,非要拉上联合国来做裁判。其次,以色列要撤军,但哈马斯要求撤到底,连三月份上次停火破裂前的线都不能越。
这还没完,哈马斯把永久结束战争当成前提。而以色列这边,极右内阁成员嗓门一个比一个高,不打死哈马斯绝不收兵。矛盾像两根钢索,怎么扯都绷着。
以色列开出的条件也不含糊:要部分驻军滞留,哈马斯必须彻底解除武装、完全解散。这种苛刻要求,哈马斯根本不可能接受。
双方各自打一套算盘,就是谈判桌上的“猫鼠游戏”。
以色列又派了另一队谈判代表奔赴卡塔尔,和哈马斯来场隔空拉锯,这其实就是“你打你的牌,我守我的门”。内塔尼亚胡的话说得漂亮:“按我们已同意条件去签协议。”可巴勒斯坦消息人士直接对路透社说,以色列根本不让援助物资自由进加沙,这日子谈不下去。
美国人也看着着急。华盛顿现在盘算得更远:如果能把这场战争和沙特、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正常化捆在一起,干脆一次性捆包卖。停火、换人、援助、新建领导班子——能按这个剧本推下去,就是给拜登和特朗普写一份历史证明。
让沙特和以色列握手,是内塔尼亚胡的“执政大礼包”。白宫也想在中东留下一个能吹牛一辈子的政绩。
但问题在哪?极右翼联盟在以色列说一不二。内塔尼亚胡嘴上呼吁“将和平范围扩大到远超我们想象”,其实是在给自己找台阶。只要这帮极右翼不松口,什么永久停火都是奢望。
这里面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变量:伊朗。
美国和以色列的联合军事行动,火药味已经在上个月十二天的以伊冲突里飘了一次。特朗普嘴上说得很正式:“我们正在与以色列就许多事项进行合作,其中之一可能是与伊朗达成永久性协议。”听起来大义凛然,实则给伊朗戴了顶紧箍咒。德黑兰则老调重弹,说核项目只是民用——谁信这话?
这边厢谈判桌上拉锯,那边军力调动没一刻停。白宫特使甚至在推以色列与叙利亚之间的“有意义谈判”,就想把中东全套危机一起装进保险箱。
这场局,每一步都在试探。实际上,华盛顿打的算盘很清楚。停火谈成了,美国能出个“救世主”人设,还能让沙特之类国家给以色列背书。内塔尼亚胡则能对国内极右说,“也是在为以色列安全打算盘”,对阿拉伯世界卖个面子。
结果如何?停火、换人、建领导班子、对伊朗死盯不放,全系在几步棋的博弈上。
仔细想想,这场谈判谁都想拿大蛋糕。以色列不能失去对加沙的控制权,哈马斯也不愿就这么趴下,美国做局要抓住历史性机会,阿拉伯世界还等着看大戏。各方你来我往,都想把对方当成松动的糖葫芦第一颗。
如果真以为谈判桌上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那才叫天真。
停火协议能否落地,其实就看双方到底舍不舍得真让利。
目前,连人道援助这么基本的项目都卡壳,剩下的路能有多平?极右翼在以色列还在叫嚣到底,哈马斯又怎么可能答应“自废武功”,每个人都想握住决定生死的牌。
这世道就是这样,嘴上说谈和平,心底都想着怎么多分一杯羹。
最后,特朗普和内塔尼亚胡可能还要合影留念,脸上挂着那副“我们又携手合作了”的笑。镜头背后,却是一地难解的矛盾与角力。显然,没有哪个中东的夜晚会因为一张停火协议就真正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