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有个老人站在阎锡山故居前面,眼泪止不住地流。他刚想抬腿迈进院子,就被旁边的工作人员一下子给拦住了。
同志,你没买票,进不去哈。
老人听了一愣,接着就掏钱买了票,在故居里头逛了好一会儿。
大家都不知道,这老人可不是普通人。他这趟去故居,与其说是游览,倒不如说是回家,为啥呢?因为他是阎锡山最小的儿子阎志惠。
阎锡山的后代都去哪儿了?他退到台湾后,跟家人又发生了啥事儿呢?
一说到阎锡山,好多人就会想起那个被蒋介石叫做“阎老西”的家伙,这人特别精于算计、擅长经营。他以前可是蒋介石头疼的对手,但在民国那会儿,也是被认可存在的地方军阀。
虽说顶着国民党的名号,可阎锡山不算地道的国民党人。他在山西掌权38年,把老家治理得水泄不通,实际上就跟“土皇帝”一样,完全是地方割据军阀那一套做派。
1883年,他在山西五台县河边村的一个地主家出生。他家不仅有地,祖祖辈辈还做生意,日子过得挺不错,所以他从小就接受了好的教育。
到阎锡山那时候,社会环境不行,做生意太难了,一个决策失误,他就欠了一屁股债,只能半夜偷偷从老家跑太原躲债去。
老这么纠结那点损失的钱也没用,阎锡山就寻思,干脆借着这机会再去深造学习。琢磨了好长时间,他还是决定去当兵,毕竟哪个热血男儿没这梦想呢。
阎锡山这人脑子活泛,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学习都有一套,由于成绩特别好,没多久就被送去日本留学。在日本那会,他还认识了孙中山先生,打这之后就投身民主革命了,这也为他以后搞政治打下了基础。
1909年回国后,阎锡山在老家偷偷开展革命活动,还负责招人扩充力量,借此培养出了好多自己的势力。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阎锡山瞅准机会带兵起义,拿下了太原城,还把当时的陕西巡抚给杀了。就这么着,他当上了山西都督,成了称霸一方的军阀,从此开始统治山西,这一统治就是38年。
那时候阎锡山算是风光回乡,不像以前躲债时慌里慌张的。他有钱又有权,就在忻州花了一大笔钱给自己盖了座宅子。
听说当年修这府邸,花了140万两白银呢,来来回回修了快20年。就看这,就知道这豪宅地盘得有多大。以阎锡山那时的地位,里面装修肯定也是特别讲究,挑不出啥毛病。
阎锡山事业挺顺,可家庭和感情方面就没那么如意了。他一辈子有两任老婆,都是家里人给安排成的婚。
阎锡山头一个老婆叫徐竹青,比他足足大六岁呢。
虽说这门亲事是父母和媒人促成的,但阎锡山对老婆很敬重,他俩感情也挺好。只是结婚好些年了,一直没孩子。阎锡山没怪老婆,可家里长辈着急了。
没多久,家里人就给阎锡山安排,让他又娶了徐兰森。
徐兰森没让一大家子失望,连着给阎锡山生了5个儿子。可因为她跟阎锡山年龄差得多,两人感情也就那样。1948年,徐兰森在太原生病离世,一直守在阎锡山身旁的,自始至终就只有徐竹青。
阎锡山有五个儿子,可实际上只有三个长大成人。大儿子和三儿子在小时候就去世了,活下来的是二儿子阎志宽、四儿子阎志敏,还有小儿子阎志惠。
阎锡山的二儿子阎志宽有“羊角风”。阎锡山很看重这儿子,还想重点培养让他继承自己的事业。但阎志宽身体太差,刚娶妻生了孩子,就去世了,扔下老婆和一儿一女。
所以啊,阎锡山剩下的俩儿子阎志敏和阎志惠,从小就独享父亲的疼爱。特别是阎志惠,长得帅嘴巴还会说,不仅会做生意,还念过军校,阎锡山可看重他了。
但让阎锡山没料到的是,这个他满心期待的小儿子,最后竟干出了最出格的事儿,父子俩差点就彻底断绝关系。
1927年,阎志惠在山西五台出生,他是阎锡山最小的儿子。可一开始,阎锡山最疼爱的不是他,而是阎志惠的二哥阎志宽。
阎志宽这孩子,最像阎锡山,又有野心,脑子还好使,能力也强,可惜身子骨不行。就那身体稍微好点的几年,阎锡山一直带他在身边,当接班人来培养。但时间一长,哪个下属能受得了一个动不动就倒地,嘴里还吐白沫的“老板”啊?
阎锡山没办法,最后只能不再培养阎志宽了。可他对这儿子的疼爱,一点儿都没减少。阎志宽长大成人后,阎锡山给他娶了个毕业于太原光华女中的才女,叫赵秀金。
赵秀金模样俊还挺有学识,按说不该嫁给阎志宽这个病恹恹的人。但那会儿为了赵家能发展延续下去,没办法,只能把这闺女牺牲掉。
赵秀金认了命,嫁给阎志宽后,对公婆恭敬,对弟弟关心,跟丈夫客客气气的,没多久就生了一儿一女,叫树楹和树榕。
婚后阎志宽身体越来越差,过了六年就去世了。赵秀金一直带着孩子在阎家生活,到1948年,被安排送去了日本。
阎志宽死后,阎锡山一门心思都放在培养阎志敏和阎志惠上。他特意从省城请来几位有名望又有本事的先生,给两个儿子当家教。
阎志惠跟他哥哥上的课、念的学校和普通的没啥不同,不过教得更细致,就像一直单独辅导似的。这么培养出来,哥俩光课业方面那就是精英里的尖子。
就说阎志惠吧,他上的学校那叫一个好,还特别喜欢军事。阎锡山看这儿子这么出色,年纪轻轻就把他送进军校锻炼,指望他将来能接自己的班呢。
可抗战一爆发,阎锡山就为军校毕业的儿子犯愁了。他心里清楚,送阎志惠上战场当将军,以后肯定有好前程。但他之前已经失去过满心期待的儿子,实在怕再尝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滋味。
于是他就把小儿子留在老家,把家族的买卖,也就是那会儿的山西贸易公司,交给阎志惠去管。阎志惠没让人失望,把家族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
到了解放战争快结束那会,国民党眼看着就不行了。解放军按部就班地展开解放山西的仗,阎锡山没办法,只能带上家人从山西跑路。
1949年初一到上海,他就着手安排家人的去处。先是把老妈和原配徐竹青送去台湾,又将赵秀金和她那三个孩子送到日本。阎志敏两口子提出想去美国留学,他也照办,还让他们顺便带了好多资本,好去拓展家族生意。
阎志敏跟阎志惠不一样,他没啥做生意的本事,这笔财产最后没保住。不过阎志敏倒是有机会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比起经商,他向来钟情机械类工作。到美国后,他和老婆一块儿学数学,毕业就钻研高科技产业,还做出了挺不错的成绩。
阎锡山身旁一直有小儿子阎志惠陪着,没多会儿,他又跟着父亲去了台湾。阎锡山原本想让小儿子从政或者参军,但阎志惠经过多年从商,觉得做生意更自在。
阎锡山没办法,只好让阎志惠接着打理从山西带来的贸易公司。过了一年,为了把生意做大,阎锡山又打发小儿子去日本开分公司,负责对日外贸这块事儿。
就在这当口,阎志惠身上出了件特别离谱的事儿,他居然喜欢上了自己嫂子赵秀金。说白了,就是他最终鼓足勇气,不顾世俗眼光,跟一直藏在心里默默喜欢的守寡嫂子走到一块儿了。
阎锡山压根儿就接受不了这种不合伦理道德的婚姻,一听说小儿子跟二儿媳搞到一块儿,顿时火冒三丈,马上就叫他俩分开。
阎志惠跟赵秀金费了好大劲才突破那些世俗观念,两人感情正热乎呢,铁了心要在一块儿。阎锡山知道后气得不行,还狠话放出来,要是他俩不分开,他就不认阎志惠这个儿子了。
阎志惠瞅见老父亲这么蛮不讲理,他压根没辙,只好带着赵秀金和孩子们跑去美国,躲开父亲的火气,寻思过几年父亲气消了再回来,心里憋着股劲,就想证明自己。
可生活狠狠打击了阎志惠。以前那小少爷,年轻有为,本事特强,事业顺风顺水,可很大程度上是靠着背后有人撑腰。
等他到了美国,没了依靠,才发觉自己做生意的本事好像也不是特别出众。
而且阎锡山气他跟自己嫂子好上了,就断了他俩所有经济来源。阎志惠那点存款,根本供不起一家人开销,很快在商场上就吃了好多亏。
为了能养活一家人,他跑去巴西开酒吧。可在那儿人生地不熟的,酒吧没多久就关门了。但他没服软求他爸帮忙,而是带着全家人又搬到加州,干起了保险员的活儿。
在这期间,他跟赵秀金又生下一双儿女,叫树枋和树楠。家里日子一直紧巴巴的,他没了刚开始那股子劲头。有一回,连回台湾见父亲最后一面的机票钱都凑不出来,这成了阎志惠这辈子最大的憾事。
那会儿他还不晓得,自己走了以后,阎锡山的日子也不好过。年纪一大把了,又不是蒋介石的心腹嫡系,家里连个能安慰他、给他撑撑腰的后辈都没有。
实际上山西解放后,阎锡山就没啥政治价值了。而且从革命那时候起,他跟蒋介石就有矛盾,光靠“反共”这个一样的立场,没法让他在台湾还保有以前的地位。
所以蒋介石到台湾后,把阎锡山一家安置在丽水街的一处宅子。那地方房子不大,院子又窄又小,里头杂草长得乱七八糟,看着破破烂烂的。
阎锡山心里明白,在蒋介石那儿,他这个国民党元老根本没什么分量。但他还在国民政府当官呢,没办法,只能硬撑着。
可没多久,这有名无实的职务阎锡山也干不下去了,蒋介石派自己的心腹顶替了阎锡山,阎锡山心里郁闷,就离开了丽水街,靠着那点不多的养老金,搬到菁山农场住去了。
这地儿以前是日本人住的,比丽水街还破落、还荒凉。阎锡山带在身边的心腹看了都受不了,当场就寻思着找蒋介石说道说道。
阎锡山把他们拦下后,就大大方方住下了。不过得自己动手修修房子,过起了养老日子。天天想念山西老家,就这么过了一辈子,到1960年离世。
他是国民党元老,以前坚决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国民党政府派人弄了个治丧委员会,把他埋在七星山上,蒋介石还专门跑去祭奠。
这算得上是阎锡山最后的风光了,可遗憾的是,他办葬礼的时候,身边一个孩子都没有。他走了以后,家里人把这事儿告诉了两个儿子,特别是阎志惠,收到消息后难过极了。
但那会儿他日子过得紧巴巴,想回来给父亲送最后一程,可连机票钱都凑不出来,没办法只能放弃,这成了他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到了90年代,那会儿两岸重新开始交流,阎志惠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就带着老伴周瑾予回山西老家,了却父亲和自己的心愿。
1992年,65岁的阎志惠回到忻州老家的故居。他一直惦记着老宅,就想进去瞅瞅。结果没想到,这儿都成纪念馆了,门头上挂着“阎锡山故居”的牌子,就这几个字,好像就把阎锡山一辈子给说
那墙特别结实,雕刻和装潢也特华丽,还透着股说不太清的年代感觉,阎志惠差点就哭出来了。他特别想再进去瞅瞅自己以前的家,可现在跟过去不一样啦,就算阎锡山本人来了,也得买票才能进,溥仪回家不也得买票嘛?
阎志惠手哆哆嗦嗦地从兜里掏钱,递给工作人员。买了两张门票,把老宅的角角落落都看了个遍。他的心愿算是达成了,可对父亲的那份遗憾,咋都补不上咯。
看阎锡山这一辈子,他把山西管得挺有章法,护住了当地百姓平安,功劳不小。
但他彻头彻尾就是个反革命,哪怕被蒋介石排挤,也坚决要跟人民对着干。
说到底,就是他太固执又自私。像他这样的人,最后孤独终老,这就是报应啊!
《国家人文历史》.阎锡山教子.祝您健康,2013:21-21.
阎锡山的后代们
刘心印.阎锡山家族百年风雨.现代领导,2010: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