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少帅执掌400亿造船帝国,恒力陈氏家族交棒进行时!
大连长兴岛的海风卷着咸涩水汽,吹过30.6万吨油轮的钢铁甲板。
陈汉伦手握话筒站在命名仪式聚光灯下,身后是漆着“恒力重工”标识的巨轮。
这位24岁的恒力集团副总裁,首次以决策者身份向全球航运巨头致辞。
01 少帅登场,一场蓄谋已久的权力移交
2025年8月5日,*ST松发一纸公告震动资本市场。
陈汉伦的名字出现在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名单,距离他空降集团副总裁仅17个月。
这位江苏首富独子,即将执掌市值415亿的船舶制造上市公司。
他的履历带着鲜明国际化烙印:新加坡南洋理工应用金融硕士,普华永道税务顾问。
但真正引发热议的是晋升速度,
从新加坡写字楼到千亿帝国权力核心,他只用了两年。
父亲陈建华23岁收购破产织造厂时,账上躺着200万血汗钱。
儿子陈汉伦23岁签下瑞士MSC航运10亿美元订单,背后是21万员工撑腰。
两代人的创业剧本,翻开截然不同的篇章。
02 姐弟双星,恒力传承的明暗双线
当陈汉伦在造船基地奔走时,姐姐陈逸婷正以恒力集团副董事长身份巡视新加坡原油码头。
这位32岁的长女,用十年铺就接班路,
2015年接手亏损的旅游公司,2023年执掌石化国际业务,2025年跻身集团二把手。
姐弟分工暗藏玄机:
姐姐扎根父亲发家的石化命脉,弟弟开拓造船新边疆。
陈逸婷名下控股8家实体企业,陈汉伦主导的恒力重工手持订单排到2029年。
一守一攻的布局,让这场接班像精密设计的齿轮咬合。
资本市场的嗅觉最敏锐。
*ST松发重组方案获批后,瑞银带头砸下40亿配套融资。
退市警示牌高悬的陶瓷股,半年逆袭为市盈率30倍的“民营造船第一股”。
03 陶瓷变巨轮,一场教科书级资本腾挪
时间倒回2018年,恒力集团8.2亿收购*ST松发29.91%股权。
精准卡在要约收购红线前,被业内称作“壳交易巅峰操作”。
当时没人料到,这枚闲棋六年后成了关键落子。
2024年,陶瓷业务四年亏掉6.86亿的*ST松发已成烫手山芋。
恒力反手打出组合拳:
剥离亏损资产,置入估值98.6亿的恒力重工,注册地迁往大连长兴岛。
转型效果立竿见影。
2025上半年预计净利飙至7亿,较上年同期增长超10倍。
STX大连船厂,这座曾被韩国人遗弃的“鬼城”,如今焊花飞溅待产70艘新船。
04 石化少东家们,站上同一起跑线
陈汉伦的亮相只是行业缩影。
荣盛石化女婿项炯炯执掌千亿炼化项目,恒逸石化少帅邱奕博主导文莱百亿产业园。
当50后创一代集体逼近退休线,接班潮席卷石化圈。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
*ST松发公告后股价单日涨9.2%,动态市盈率冲上30倍。
投资者似乎默认了新规则:
少帅们的国际履历,比父辈的创业伤疤更具估值溢价。
争议也随之而来。
太平洋建设严昊25岁接班时已摸爬8年工地,陈汉伦的普华永道经验能否驾驭21万人工厂?
造船业强周期魔咒高悬,新船价格较峰值回落12%的阴影下,绿色船舶的豪赌刚开局。
05 权力更迭背后的产业跃迁
陈建华啃方便面督战大连PTA基地时,想的是打破日韩原料垄断。
陈汉伦在绿色船舶大会喊出“一艘船一个精品”时,瞄准的是IMO环保新规下的LNG船红利。
两代人的野望,折射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轨迹。
恒力重工船坞里的未完工巨轮,正变成最生动的隐喻。
当陈逸婷的青花瓷礼服掠过油轮甲板,当陈汉伦的财务模型套进万吨钢壳,
传统产业与新生代的碰撞声,比长兴岛的海浪更震耳。
此刻的董事会会议室,24岁少帅的考卷才刚展开第一题:
家族权杖能否化为产业升级杠杆?
答案写在每道焊缝里,每张订单上,每个资本市场的深夜挂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