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集体取消监事会,储户的钱要流向保险箱?专家揭秘三重保障

一、从一则市民疑惑说起

“我去工商银行办活期存折,柜员说只能办银行卡,定期才能用存折。 现在银行连监事会都撤销了,万一以后银行乱来,我们该找谁反映?”2025年9月25日晚,五大国有银行集体公告撤销监事会的消息发布后,一位市民在社交媒体上提出了这样的担忧。

事实上,存折业务的调整早已开始。 2023年,多家银行已陆续清理“睡眠账户”,并逐步减少存折办理渠道。 而监事会的撤销,则是2024年新《公司法》实施后的制度性调整法律允许公司通过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替代监事会职能。

二、监事会为何被撤销?

监事会在传统银行治理中扮演“监工”角色,负责监督高管合规性、检查财务真实性、维护股东和债权人利益。 但这一制度长期面临效率问题。 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专家董希淼的分析为例,监事会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职能重叠,导致“一件事出两份报告,内耗严重”。

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金融机构可撤销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监督职权。 这一调整并非突然之举:早在2022年至2025年间,五大行监事长职位已因人事变动陆续空缺,为改革铺平道路。

关键时间线

2024年7月:新《公司法》生效,允许公司不设监事会;

2024年12月:金融监管总局出台衔接政策;

2025年4月29日:五大行首次公告拟撤销监事会;

2025年9月25日:六大行(含邮储银行)正式落地新章程。

三、审计委员会如何接手监督?

撤销监事会后,审计委员会成为核心监督机构。 与过去由行政任命人员组成的监事会不同,审计委员会成员需具备财务、风控等专业背景,且独立董事占比必须过半。 例如,工商银行审计委员会7名成员中,4人为外部独立董事,包括会计师事务所专家和高校学者。

监管层也为新机制设置了“安全阀”。 审计委员会需每季度向金融监管总局单独汇报,且银行须公开其职权清单如建设银行将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职责细化为18条,涵盖财务审查、合规风险监控等领域。

四、储户的钱是否更危险?

存款安全的核心保障并非监事会,而是两项制度:一是2015年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为单个储户提供最高50万元本息保障;二是银行自身的风险管控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监事会在实践中监督效力有限。 某资深银行合规负责人指出,部分银行监事会“一年开不了几次会,开会也是走过场”。而审计委员会嵌入董事会后,可直接在决策过程中干预风险,例如对可疑贷款的事前审核,而非事后追责。

五、银行服务变化与监事会无关

市民关心的“存折难办”问题,实为银行数字化进程的一部分。 自2011年起,多家银行已逐步取消卡折关联业务,主推银行卡。 2023年,银行大规模清理“睡眠账户”,旨在降低管理成本并防范电信诈骗。

这些调整与监事会改革无直接关联,但共同反映出银行业降本增效的趋势。 2024年五大行平均净息差降至1.5%左右,通过简化治理结构(如撤销监事会)和优化服务渠道(如推广银行卡),银行可节约约20%的运营成本。

六、行业变革已蔓延至中小银行

截至2025年9月,全国42家上市银行中已有超20家宣布撤销监事会,包括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城商行。 针对不同规模的银行,监管采取差异化要求:

资产规模100亿元以下的机构可不设监事会;

100亿至500亿元的银行可设简化监事会;

500亿元以上的全国性机构需保留或转型为审计委员会。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