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吨铁疙瘩咻一声飞上天,听起来像魔术,其实就是电磁弹射器在福建舰上玩命干活。有人以为舰载机靠发动机硬推,其实真正让飞机蹿出去的是甲板底下那条看不见的“电磁大手”,一拽就百米冲刺。
弹射杆藏在歼-15T肚子底下,胳膊粗细,飞机停稳它咔哒挂上滑块。指挥台按钮一落,电流猛灌,磁场推着滑块往前窜,飞机像被弹弓射出去。零到两百公里时速只需两三秒,飞行员还没眨眼就离甲板。老滑跃起飞得自己攒速度,重载就得减油少弹,电磁弹射直接把负重拉满,多带两吨炸弹不喘。
歼-15T的前轮也换了“粗腿”。普通版起落架够结实,弹射版还得再扛一次猛拽。设计师把支柱加粗,内部塞了更多缓冲器,落地时像坐沙发,弹射时像坐过山车。尾钩也改了钩头,带着小槽,勾住阻拦索稳稳当当,松索后自动脱开,省得地勤拿撬棍去拨。
说到拦,福建舰用电磁阻拦索。飞机勾住钢索,电机反向发力,力道随重量自动调节。过去机械拦阻像拉死手刹,小飞机被拽得蹦高,大飞机差点冲海里。现在电脑说了算,轻机温柔,重机狠刹,飞行员落地不再骂娘。
空警-600也蹭了电磁弹射的福利。螺旋桨听着像老古董,其实低速省油正好兜圈子巡逻。机翼折叠后只占半个车位,展开后雷达盘转起来,能把几百公里外的贴海导弹揪出来。预警直升机飞得慢盘得小,空警-600飞得远看得清,舰队防空圈一下往前推了几百公里。
电磁弹射加空警-600,等于把航母的眼和拳头一起抻长。过去靠驱逐舰顶前当眼睛,现在天上飘着雷达盘,导弹刚冒头就能招呼拦截机过去堵门。远海打架,先手发现就等于先手开火,时间差能救命。
未来的甲板更热闹。歼-35隐身战机早晚来报道,肚子里塞弹比歼-15T更隐蔽。歼-15D电子战机挂着干扰吊舱,专门陪对方雷达玩关灯游戏。直-20J把陆航突击那套搬上海面,运人运货吊鱼雷都行。再加上无人机,忠诚僚机陪着有人机冲前头,电子干扰无人机贴脸开噪声,加油无人机悬在半空当移动加油站。整个甲板像变形金刚,人有人战,机有机忙,任务随时换模块。
有人担心无人机抢飞行员饭碗,其实它们更像外挂背包。有人机负责下决策,无人机帮忙挡子弹、点灯、递油箱,省得飞行员分心。电磁弹射力道可调,轻到几百公斤的小无人机也能丢出去,甲板利用率直接拉满。
福建舰这一波操作把老滑跃甲板甩出十条街。同样八万吨排水量,滑跃一天起飞架次顶破天六十,电磁弹射能刷到一百二,飞机挂得重,飞得远,节奏还快。省下的甲板空间多塞两架预警机,等于多带一双千里眼。
说到维护,电磁系统省掉蒸汽管路,舱底不再桑拿房。老航母锅炉一关,甲板得歇半小时,电磁断电就能再来一发。地勤少了扛高温的折磨,飞机轮转更快,飞行员排队时间缩短一半。
有人好奇,电磁弹射会不会断电歇菜?工程师早把储能模块做成大充电宝,弹射一次只耗一格电,船上的燃气轮机随时补能。就算跳闸,还有备份电容兜底,不至于让飞机卡在半路。
回头再看整套阵容:歼-15T干重活,歼-35干隐活,空警-600开天眼,歼-15D搅浑水,直-20J打杂,无人机当外挂。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像一对默契的收放器,把几十吨钢铁玩成乐高。甲板就是拼图,缺什么就补什么模块,任务表一天三变也能跟上节奏。
以后远海演习,对手雷达刚开机,空警-600就报坐标;歼-35悄悄摸过去,无人机在旁打掩护;歼-15T从后方蹦出来,一口气甩远程反舰弹;直-20J吊着声呐追潜艇,整个流程像提前写好的脚本。电磁弹射让时间切片更薄,每个环节无缝衔接,省下的几分钟在实战中就是生死差。
说到底,福建舰把“弹”和“收”玩成艺术,几十吨战机说扔就扔,说拉就拉,节奏快到像地铁高峰。以后远海遇见它,别只数甲板上有几架飞机,还得琢磨天上地下那些看不见的帮手。你猜,下一批上舰的无人机会不会干脆连起落架都省了?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