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签协议就是彻底输掉?战场吃亏了,但这3点还有翻盘希望

停火协议传出来的那个瞬间,很多人眼睛一亮。哈马斯在特朗普的“20点计划”框架下谈判,还确定了第一阶段停火。不少舆论立刻下结论,说这下哈马斯是彻底输了。可要真把账算清楚,事情没那么简单。

战场上的数字,确实不好看。2023年10月7号,哈马斯还能一路打到以色列境内25公里。两年后,手里一天只剩一枚火箭弹能发射。以色列称杀掉了2万名哈马斯战斗人员,虽然哈马斯不认,但24个营被打散了22个,战斗力下滑肉眼可见。加沙这边更惨,6.7万人丧生,占总人口3%,1200户全家被灭门,94%的医院成了废墟。五十万人缺粮,渔业农业基本被炸没了。

反观以色列,战争里死了900多人,经济增速下降,但股市涨了三倍,货币升值20%。战争造成的损失,国际融资补了不少。但你注意一下,这些数字看着像是传统战争的输赢账,可哈马斯从第一天就不是按这个算法来的。对这种抵抗组织来说,只要还能在地图上活着,就不算输。

用这个标准去看,就得换个角度。以色列打了两年,喊的三大目标是灭掉哈马斯,救出所有人质,还有永久解决安全威胁。现在呢,人质救回了一半多,哈马斯还在,加沙有一半以上的土地还在反抗。以色列国内的政治反而慢慢发紧,内塔尼亚胡的内阁天天被极右翼催着“干掉哈马斯”。明年的选举,他可能连保住位置都难。

为什么说哈马斯没输彻底?第一个证据是它的指挥体系还在。停火一签,人从地下通道钻出来,警察和行政机构照常运转。不光是在加沙内部维持秩序,还能通过卡塔尔、埃及跟美国谈条件。释放人质这事,它还能改时间表,说72小时不现实,要重新安排。这不是投降该有的样子,新兵甚至能招两万。

第二个证据是谈判里有条件有变动。表面接受“20点计划”,但哈马斯自己改了条款。特朗普原来的设想,是搞一个和平理事会来监督加沙治理,但哈马斯换成了巴勒斯坦自己的技术机构。解除武装,那要在巴勒斯坦建国之后才谈。意思很直接,不解决核心政治问题,别指望我缴枪。

第三个证据是,以色列目标没一个实现。哈马斯还在,加沙的反抗还存在,人质没全救回来。占领的土地,只是压着火苗,没真正熄灭。以色列领导人要是硬打下去,得面对的是国内越来越多的民意转向,不少人只想结束战争,而不是彻底消灭哈马斯。

特朗普的“20点计划”对外看像是套子。里面要求解除武装,退出治理,也没明确撤军时间表。但哈马斯愿意接招,就是看准了一个“拖”字。以色列这两年经济表面挺住了,可430亿美元的战争损失不小,债务率从61%涨到70%。长时间这么耗,压力很大。哈马斯本来就“光脚”,谈判能换来喘息机会,重整队伍的同时等着以色列民意变。

还有一招,就是模糊公开的立场。对外释放信息,说可能交出重武器,但保留轻武器。这一步走得很刁钻。拒绝的话,国际舆论会骂以色列不愿意推动和平。接受的话,就等于承认哈马斯还有武装存在,原先灭掉它的目标自己打了个折扣。对以色列来说,怎么都是麻烦。

内塔尼亚胡在大选前,还得想法子维稳政治局面。他要过于强硬,会继续拖着经济和政治下滑;要退让,哈马斯的盘子就更大。哈马斯则在废墟里维持组织,手里攥着政治条件和谈判节奏,眼下把战场的劣势变成了谈判桌上的主动权。

这就是不对称战争的逻辑。常规军队按打下多少地算输赢,抵抗组织看的是能不能活下去。哈马斯现在不仅还活着,还能左右以色列的谈判和政治节奏。炮火打下去,火箭弹从几千枚滑到一枚,但组织没散,指挥还在,政治诉求也还在。这样看,它跟“两年打到只剩一枚炮弹”的形象,是两回事。

所以当外面再有人喊“哈马斯完败”的时候,不妨想想它手里还有什么牌。指挥体系、招兵能力、谈判修改权,外加一个会让对手难受的“拖字诀”。这些东西,在抵抗组织的逻辑里,都是继续战斗的底气。加沙的废墟上还有人活着,还有人在组织反抗,这场冲突,离终局还远。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