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引战斧导弹猜测,俄白联手回应试探西方红线

俄白唱双簧压场,“战斧”传闻搅动乌克兰远程棋局

加沙暂歇,顿巴斯火线又紧。西方舆论炒热“战斧”或入乌的风声,特朗普不断放话,基辅配合升温,像在给莫斯科下战术通知。

基辅这边,泽连斯基公开渲染远程打击能力,社媒上强调与特朗普“连线磋商”。英国《金融时报》称双方私下讨论过“能否打莫斯科”的边界。莫斯科并不接招,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对塔斯社表示:“一旦‘战斧’从乌克兰起飞,我们无法判断弹头类型,不会冒险把它当常规。”

明斯克选择降温。白通社(BelTA)引述卢卡申科直白评语:“大家把美国朋友想得太好战了。特朗普这话,更像心理战。”他还把压力推回基辅,“该劝的是泽连斯基。”

技术层面不神秘。BGM-109A核型2013年退役在案,美军现役“战斧”多为常规弹头,舰艇/潜艇平台为主。乌海军无合适载体,陆基“战斧”由美陆军MRC(Typhon)系统掌握,优先自用,外供难度高。

性能也别神话。与俄军Kh-555、Kh-101同属亚音速巡航导弹,低空穿刺但防空压力不小。乌军曾多次拦截类似目标,“战斧”在中东战场也有被击落记录。

敏感在发射链路。俄《观点报》评论指出:任务筹划依赖美军高精三维地形数据库与航路算法,“准备环节势必由外国专家参与”,等同把西方的指挥链拉进战区。这才是真正的红线测试。

另一条暗线是空射隐身。JASSM系列射程约370–1000公里,配F-16更灵活,隐身与航路智能优于“战斧”。去年的美乌接触被多家媒体提过,如今“战斧”风声更像探路。

俄白在节奏上分工明显:普京不多言,佩斯科夫放重话;卢卡申科给台阶,“先压后松”的打法替特朗普“翻译”。与此同时,俄白战术核部署演训频次升高,提醒外界别踩线。

这场争执不止是给谁哪款导弹,更是测试各方的政治耐受与风险偏好。你所在城市的媒体如何报道“远程武器进场”的边界?当地人更担心升级还是拖长?欢迎补充在地观察。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