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穷的时候,常常这样想:如果能够“抱大腿”,被人拉一把,就很快翻身了。
可是,茫茫人海,到哪里才能有抱大腿的机会呢?
事实说明,只有少数的穷人,才能够遇到贵人。
那你有没有研究过,穷人是如何遇到贵人的呢?你多观察研究,发现其中的玄机,以后要抱大腿,就容易多了。
01
对于穷人,给外人的第一印象有好几种。
第一,脑海里浮现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第二,激起他人的同情心理。
第三,这是一个运气不好的人。
第四,人穷,还乱生孩子,不负责任。
第五,人穷,还走偷盗路线,不知廉耻,等等。
综合来看,穷人给人的印象是“假恶丑”,那就不要指望贵人了;如果给人“真善美”,就可能有贵人。
一旦穷人激发了他人的怨恨,就永远都遇不到贵人,还会收到他人的打压。
元朝,有一个叫范孟端的河南人。通过各种关系,混到了御史台工作,当普通办事员。
但是他没有很强的背景,也没有什么钱,很快就会打回原籍,成为了掾吏——单位临时工。
一开始,他还在想办法得到转正。但是几番折腾,自己没有什么业绩,转正的希望很渺茫。
他生气地在墙上写下:“人皆谓我不办事,天下办事有几人?袖里屠龙斩蛟手,埋没青锋二十春。”
就在他闷闷不乐的时候,新来的上司,安排了他转正。
本应该感激上司,积极工作才对。可是他居然起了歹心,要对社会报复。
他联合几个混混,做了假的圣旨金牌,传假圣旨,对地方官员发号施令,满足自己的贪婪。
他还杀气腾腾,以钦差的身份,对地方官员进行惩戒。
最后,罪行败露,他被问斩,还连累了七百多人。
范孟端很穷,但他的言行举止,让自己变成了过街老鼠。贵人肯定是没有的。
一旦穷人身上的价值被人发现了,那么他就很快会被人高看一眼。
北宋的李沆,家庭贫困。读书、赶考的钱,也多半是借来的。
他考上进士之后,变成了负债三十多万钱的人。
做官之后,他也没有想过多的办法去还钱,坚持不走歪门邪道。而是继续学习。
宋太宗很是欣赏他的才华,就特意安排了一场内部考试。李沆表现优异,宋太宗就奖励他三十多万钱,予以提拔。这样,李沆彻底翻身了。
你看看贫穷的自己,又看看身边的穷人,给外人、社会留下什么印象呢?印象好不好,决定了外人有没有拉一把的主观意愿。
很多穷人,能够得到爱心人士的一个红包,几句宽慰的话。但是真的要求爱心人士,帮大忙,就不行了。毕竟,人家凭什么拉你呢?
02
能够遇到贵人的穷人,具有五个特点。
穷人遇到贵人的关键,就是被看见,并且看见的是“值得帮助”的一面。
一个人再穷,也不要丢了自己的体面,要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印象才对。你越向上,越可能冒尖,这就吸引了贵人。
第一,努力读书的穷人,值得他人“冷庙烧香”。
莫欺少年穷。这话大家都熟悉。
真正不能欺负的少年,是读书郎。他也许没有上学的机会,但是不会停止学习。
古代很多穷人,通过借书,旁听等,也一举成名。见证了什么是未来可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家都看在眼里,也想去推一把读书人。
第二,再穷都愿意帮助人的人,善意就是一粒火种。
古时候有一个缥母,靠洗衣服混口饭。她还把饭分一些给更穷的韩信。
韩信后来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回报了缥母很多金子。也保护了缥母的一家人。
穷人的善行,真的很可贵。可以说是救人于生死之间。
善行多了,总有那么几次,会帮助到有用的人。贵人就来了。
第三,打心眼里不仇富仇官的人,还常常学习高人的做法。
多少穷人,一开口就是仇富仇官的话。这不是把贵人得罪了吗?
能够帮助到你的人,要么有钱,要么有位。你哪能冷嘲热讽他们呢?
多学一学高人的做法,虚心一点。那么高人会和你走得很近。
第四,维护社会正义的穷人,被社会需要。
人穷但是“不逾矩”,不通过破坏规则获取财富。
当一个穷人,积极维护社会规则的时候,会得到大家的青睐。
比方说,没饭吃的人,也会排队领取食物,会文明地过马路,会丢垃圾。这就体现了高素质。
第五,非常孝顺的穷人,总有可取之处。
古代,有举孝廉的做法,让孝顺的人做官。
现在,我们没有举孝廉,但是孝顺的人会被大家认定,人品很好。
带着父母去旅游,会得到路人的点赞,大家都愿意让他优先买票,也有人愿意送一程。
带着父母看病,大家会很敬佩,病友之间也可以照顾。
所谓遇贵人,其实是这样的一个步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第一。
03
但凡可以遇到贵人的穷人,都有可取之处。
如果你很穷,也希望有人拉一把,那么你就积极修正自己,形成自己的一个长处。
很多长处,是一分钱都不要花的,负债累累的人都可以做到。比方说,帮人推车,等红绿灯,扶跌倒的老人等。
多看看迅速翻身的穷人吧,他们的走过的轨迹,就是你未来最好的路。
作者:布衣粗食。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