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头马斯克近期因一系列政治动作陷入争议,甚至收到“将成为没有国家的人”的警告,这一风波背后是其与美国政界的激烈角力。事件的起点是特朗普推动的“大而美”法案落地。该法案取消了特斯拉的电动车补贴,同时威胁到SpaceX的政府合作项目,引发马斯克强烈反对。他公开抨击法案“既疯狂又具破坏性”,直言其会加剧国债危机并冲击就业市场,更放话要组建新政党对抗支持法案的共和党议员。
7月5日,即在法案签署两天后,马斯克通过社交平台X宣布成立“美国党”,宣称要“归还民众自由”,并计划在中期选举中争夺2-3个参议院席位及8-10个众议院选区席位,试图以关键少数力量影响立法走向,为旗下产业争取政策空间。此举彻底激化了与共和党的矛盾。密歇根州共和党策略师杰森·卡贝尔·罗伊直言,民主党本就对马斯克积怨已久,若他持续与共和党对抗,终将失去所有政治依托,沦为“无国之人”。特朗普也曾暗示,不排除将其驱逐回南非,并审查其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
但从法律层面看,这些警告更像是政治施压。马斯克2002年便成为美国公民,依据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除非证实其入籍存在欺诈,否则公民身份不可剥夺,而此类诉讼往往旷日持久。此外,他还持有加拿大国籍,即便失去美国身份,也无需被迫返回南非。支撑马斯克硬刚的底气,源于其巨额财富与社交媒体影响力。2024年大选期间,他曾为特朗普投入超2.9亿美元,如今也有资金支撑“美国党”运作。该党的政策主张——包括削减债务、推进AI军事化、扶持科技产业及放松能源监管——也吸引了一批对传统两党不满的选民。
这场科技巨头与政界的博弈,折射出美国政商关系的深层矛盾。若“美国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利,马斯克或许真会面临政治孤立,但“无国之人”的警告能否成真,仍有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