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哑火被淘汰!全队踢野球!这锅真不全怪周挺!

“赛前我就和队友们说,这场比赛我们只要拼就能赢。”

听听,这话说的,多提气。

这是湖北U20的队长姚浩洋赛后说的。

人家不仅说了,还真就这么干了,1-0,干脆利落,把辽宁队送回了家。

一个全胜零封,昂首挺进全运会四强;另一个呢,收拾行李,打道回府。

没有奇迹,足球场上,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一切都得自己亲手去拼。

比赛结束哨响的那一刻,我脑子里嗡的一声,不是因为辽宁队被淘汰了,说实话,这结果多少有点心理准备。

我嗡的一声,是因为想起了上半场那个球,10号靖宽杰的头球,“Duang”的一声砸在立柱上。

那一刻,多少辽宁球迷的心跟着颤了一下,以为老天爷要开眼了。

结果呢?

就差那么几厘米,天堂和地狱的距离。

足球有时候就是这么个玩意儿,它不讲道理,只讲结果。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个门柱,可能就是整场比赛辽宁队命运的缩影——看似有机会,拼尽了全力,但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那最关键的一点点准头和运气。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辽宁队那两位被寄予厚望的“尖刀”——朱鹏宇和毛伟杰。

赛前大伙儿都盼着呢,这俩可都是在中超赛场上亮过相、见过世面的主儿,回到U20的比赛里,那不得是降维打击?

结果呢?

全场“哑火”,跟隐身了似的。

朱鹏宇,那个被当成战术核心的高中锋,一次次地在对方后卫的贴身肉搏里迷失,等着队友给他喂饼,可饼在哪儿呢?

这就得聊聊主教练周挺了。

挺爷当球员那会儿,谁不竖个大拇指?

球风凶悍,场上硬汉,整个一拼命三郎。

可当教练,真不是把球员时期的那股劲儿直接复制粘贴就行的。

他这场排了个541阵型,好家伙,三个中卫,铁桶阵一摆,这是要干嘛?

上来就先告诉对手:我怕你,我先守。

这战术思想,从根上就透着一股不自信。

你队里有朱鹏宇、毛伟杰这样的攻击手,不想着怎么让他们在对方禁区里搅个天翻地覆,反而先把自己捆起来。

整个上半场,除了那个门柱,你几乎看不到辽宁队有什么成体系的进攻。

中场休息时,听说周挺对球队表现很不满,可这套畏手畏脚的战术,难道不是他自己布置的吗?

下半场换人,闫奕涵、于卓威轮番上阵,想加强进攻。

可问题是,中场没人啊!

一个球队没了中场,就像一个人没了腰,站都站不稳,还想跑起来打拳?

于是乎,场上就出现了中国足球最经典、也最让人绝望的画面——后卫开大脚,往前场找中锋的脑袋。

这招叫“大脚找朱鹏宇”,听着挺唬人,实际上就是足球里的“听天由命”。

皮球在天上飞,球员在地上追,进攻组织约等于零。

人家湖北队后防线又不傻,站好位置,以逸待劳,轻松就把你的“手榴弹”一个个拆了。

你指望后卫直接长传策动进攻?

那得是皮尔洛、是马里奥附体才行。

可咱们的后卫小伙子们,那脚法,说句不好听的,传个三五米都可能送到对方脚下,你还指望他踢出穿越半场的“手术刀”传球?

基本功,这真是老生常谈,却又不得不谈的痛。

看看场上那些停球三米远、传球找不见人的场景,你就会明白,辽宁U20跟山东、上海那些强队比,为啥叫“云泥之别”。

人家那边的小球员,技术扎实,战术素养高,踢得像一个整体。

我们这边呢?

更像是一盘散沙,几个有点名气的球员,带着一群陪练,踢着中乙水平的野球。

第78分钟,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你全线压上,后防空虚,人家一个反击就致命了。

韦所为右路一趟,速度就起来了,传中造成禁区混乱,辽宁队后卫解围失误,一脚踢横梁上弹回来,门前的杨希跟捡钱包似的,轻松头球补射入网。

整个过程,辽宁队的防线就像被按了慢放键,眼睁睁看着对手完成致命一击。

丢球之后,辽宁队彻底没了心气,剩下的十几分钟,不过是垃圾时间罢了。

输球了,总得有人背锅。

球迷们把矛头指向了周挺,说他是最大软肋。

这话有道理,但也不全对。

一个教练的战术再差,如果球员在场上能多跑两步,拼抢能再凶狠一点,基本功能再扎实一些,结果可能就不同了。

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精神面貌平平,缺少那种“玩命”的血性。

湖北队长的“拼就能赢”,听着刺耳,但却是实话。

辽宁足球,曾经的“十冠王”,中国足坛的一面旗帜。

如今在青少年这个层面,却连基本功都成了最大的短板,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我们总在怀念过去的辉煌,可足球是向前看的。

当朱鹏宇和毛伟杰们在泥潭里挣扎,当周挺在场边束手无策,这不仅仅是一场全运会的失利,更是辽宁足球乃至中国足球青训困境的一个血淋淋的切片。

所以,别光骂周挺了。

他或许不是个好教练,但他背不起所有的锅。

这盘菜,从选材到下锅,可能早就出了问题,你总不能指望一个厨子把烂菜叶炒出米其林的味道吧?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