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服饰潮流:长安最流行的装扮是什么?

想象一下,你正走在公元8世纪的长安城天街上。身边掠过的不再是古装剧里清一色的素衣宽袍,而是身着低胸襦裙、肩披孔雀罗的贵女,骑着白马、脚踩乌皮六合靴的胡商,还有那些卷发深目、穿着团窠锦袍的波斯使者。没错,这就是真实的大唐时尚之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胆、多元、国际化。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回那个“拜倒在石榴裙下”成为流行语的时代,看看长安城的弄潮儿们到底怎么穿。

长安女性:衣领开到胸口以下才是常态

如果你以为唐朝女性还裹得严严实实,那就大错特错了。当时最火的“时世妆”,核心就是——大胆展现女性美。

走在长安西市,你会看到贵族少女最经典的搭配:上身是芥黄或石榴红色的窄袖短襦,领口开得极低,露出精心挑选的诃子(相当于现代抹胸);下身则是高腰曳地的齐胸褶裙,走起路来层层叠叠的裙褶如波浪翻涌。关键是肩头那条轻纱披帛,材质可能是全透明的“轻容纱”,风一吹就能飘出仙气。

这可不是瞎说。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的《弈棋仕女图》里,贵妇的襦裙领口直接开到胸口以下;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更夸张,薄纱下的肌肤若隐若现。连白居易都写诗吐槽过这种风气:“风流薄梳洗,时世宽妆束”。

更绝的是妆容配套工程。脸上要贴满用金箔、鱼鳞片剪成的花钿,嘴唇点成樱桃大小的“花瓣唇”,两颊还要用朱砂画出月牙或钱币形状的“斜红”。敦煌壁画里的供养人,甚至把花钿从额头贴到下巴,堪称古代版“脸部贴纸”。

男性穿搭:胡风才是顶级潮流

唐朝男性可不止有官员的圆领袍。在长安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最酷的年轻人都在追逐“胡风”。

官员正式场合穿绯色或紫色的圆领袍,但时尚达人会偷偷在细节上搞事情:比如在袍子下摆开衩处露出异域风的宝相花纹锦,或者配一条九环玉带。唐玄宗就曾赏赐安禄山一条“犀毗塔头玉带”,相当于现在的限量款爱马仕腰带。

而真正的潮人,直接全套胡服上身:窄袖翻领的波斯锦袍,配豹纹镶边的“半臂”(短款外套),脚下是皮质尖头的“软锦靴”。李白笔下“笑入胡姬酒肆中”的五陵少年,多半就是这身打扮。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里,那位唐朝外交官穿的就是翻领胡服,腰带上还挂了一串蹀躞(工具链),实用又时髦。

就连头巾都能玩出花。除了常见的幞头,文人们还流行戴“胡公帽”,一种用鸟羽装饰的高顶毡帽。刘肃在《大唐新语》里记载,长孙无忌用乌羊毛做的“浑脱帽”一度引发全城跟风,相当于今天某位顶流明星戴火的鸭舌帽。

为什么长安能成为亚洲时尚中心?

这种穿衣自由背后,是唐朝强大的文化自信。当时的长安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衣橱”:

丝绸技术达到巅峰,官方织染署能染出“退红、郁金、湖碧”等25种渐变色;通过丝绸之路进来的粟特锦、波斯锦,用联珠纹和猎狮纹刷新了审美;而朝廷颁布的《衣服令》对官员服色有严格规定,反而让民间穿搭更加奔放——不能穿黄色?那我们就玩转红绿撞色;官方礼服太板正?那就把胡服的方便实用元素融入常服。

更关键的是,女性可以穿着男装骑马射猎。太平公主就曾穿着紫衫玉带在宴会上跳舞。《新唐书》记载,宫女们流行“骑马胡帽,靓妆露面”,连帷帽都不戴了。这种风气,可比现代某些红毯造型大胆多了。

现代衣橱里的大唐遗风

你可能没意识到,唐朝的时尚智慧依然活在我们身边:今天的齐胸连衣裙其实是唐朝褶裙的改良版;设计师爱用的卷草缠枝纹,原型就是唐朝的“陵阳公样”;甚至汉服爱好者复原的破裙、背子,都能在敦煌壁画找到同款。

下次当你看到国际T台上的中国风设计,或是选择一条高腰线连衣裙时,其实就在参与一场跨越千年的时尚对话——唐朝人早就证明:真正的潮流,从来都是自信与包容的表达。

聊了这么多唐朝穿搭,你最喜欢哪种造型?是坦领半臂的飒爽,还是齐胸裙的飘逸?如果你穿越回长安城,最想尝试哪一套“时世妆”?来评论区分享你的大唐时尚灵感吧!

Powered by 足球资讯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13-2024

足球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