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了以后,你得接着帮我找默庵,努力劝他回国来。
1957年快结束时,病得很重的周总理,常常对邓颖超提起这句话。那个让他挂念了好多年的名字,那个他找了许久都没找到的学生,直到他去世都还在心里惦记着。
到了1981年,他日思夜想的那位学生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当邓颖超见到李默庵时,一下子抓住他的手,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李默庵回国这件事,总算是帮周总理完成了一个心愿,也让邓颖超心里踏实了。
李默庵究竟是何许人也?为啥周总理会一直惦记着他呢?
【第一个入党】
李默庵是湖南长沙人,他在长沙师范完成了学业。从小目睹社会的种种问题,他心里一直想着要去当兵,为国家做贡献。后来听说程潜在广州开了所陆军讲武学校,李默庵就报名参加了。
程潜是湖南当地的大人物,他觉得跟着程潜肯定靠谱。
那时候,他和陈明仁、陈赓、宋希濂他们几个一起报名了这个学校。因为大家都是湖南的老乡,到了广州后就自然地聚到了一起,也就相互认识了。
军校开课以后,陈赓对这个学校挺失望的,他觉得这里的教学方式还是老一套的军阀风格,因此心里打起了退学的算盘。
那时候,除了这个学校,黄埔军校也快要招生了。黄埔军校是两党一起办的,还有苏联的支持,陈赓觉得它肯定比这所学校要更先进一些。
经过陈赓的一番劝说,宋希濂跟着他一起退了学,可李默庵却一直犹豫不定。结果,陈赓和宋希濂两人都被黄埔军校给选上了。
李默庵心里也曾有过后悔,可他毕竟已经做出了决定,而且那时候黄埔军校第一期已经不再接受报名了。
没过多久,因为程潜的建议,他所在的那所学校就跟黄埔军校合并了,而他呢,也幸运地成为了黄埔一期最后一批入学的学生。这样一来,他又和陈、宋两位成了同窗。
那时候的李默庵,是个满腔热血的小伙子,心里全装着革命事业。
由于他来自贫穷家庭,因此明白革命是穷苦百姓唯一的希望。在学校里,他特别努力,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都非常主动。
周总理注意到了他的积极性,便去找了陈赓,询问了关于李默庵的事情。陈赓一听周总理对李默庵有兴趣,就琢磨着要把李默庵发展成我们党的一份子。
那时候,在黄埔军校里,国民党的学生人数占了大头。除了那些纯粹的国民党成员,还有些是我党党员,但也加入了国民党。
不过那时候,我们党还没在学校里吸收新党员呢。当时在黄埔军校里的党员,都是在还没入学前就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一员了。
周总理心里明白,要想让革命队伍壮大,就得吸收更多人入党。那些军校的学生,正是我们党最理想的后备人才。他们学历高,将来会是革命的主力军。
按照周总理的意思,陈赓介绍他加入了我们党,他成了第一个加入共产党的黄埔学生。
【背道而驰】
李默庵特别敬仰周总理,当陈赓邀请他加入党组织时,一听说周总理也是我们党的一员,他立刻就答应了,没有一丝犹豫。
周总理知道他入了党后,还特地见了他,向他道贺。可那时候,谁也没想到,李默庵这么快就跟我党走上了不同的路。
就在我党吸收新党员的同时,老蒋也急得团团转,忙着扩充势力。他首先看中的,是那个当初入学差点被拒之门外的胡宗南。
胡宗南这家伙,不说他在打仗上有多在行,但在讨好上司、拍马屁方面,那本事可真是一流。而蒋介石呢,就偏偏对这类人特别赏识。
那时候,我们党在学校里搞了个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陈赓当上了会长。蒋介石想了好几次办法要拉拢陈赓,但都没成功,于是他就让胡宗南出面,跟陈赓对着干,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
那时候,不少学生都抢着要加入这个学会,胡宗南在学校里的风头,跟陈赓比起来也是毫不逊色。
尽管已经成立了学会,老蒋还是想多拉些人站到自己这边。特别是见到李默庵他们都投向我党,他心里更加焦急了。
他跟贺衷寒讲,得赶紧找些像李默庵那样既会写又会打的人才来,别全让我党给抢光了。
周总理很看好李默庵,觉得出身贫寒的李默庵不会轻易被老蒋的花言巧语迷惑。而且,他在李默庵身上也下了不少功夫来培养。
李默庵东征那会儿,不光是叶剑英团的党代表,还在政治部干过秘书的活儿,这足以看出周总理对他的器重。
但是,周总理那么看重他,他却做了个让周总理特别失望的决定。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打算把第一军里的共产党员都清除出去。特别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得在国共两党中选一边站队,不能脚踏两只船。
老蒋开出的条件很诱人,陈赓心里明白,肯定会有人心动的。
可他万万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发声的,竟然是最早加入我们党的李默庵。有了李默庵带头,好多学生都跟着表态站队了。
就连一直追随陈赓的宋希濂,这次也跟陈赓走上了不同的路。
周总理知道这事儿后,立刻就找来了李默庵,批评他说自己真是对他太失望了。
【回头是岸】
李默庵自己退出了党,这让蒋介石特别开心,他立刻就拿这件事来批评我们党。不出所料,蒋介石很看重李默庵,他在官场上走得特别顺。
到了1935年,他才31岁就已经当上了中将师长。这升官的速度,简直快得跟坐火箭一样。
不过在与我们军队的交锋中,李默庵老是被牵着鼻子走。他跟陈赓交过手,要不是卫立煌赶紧来救,他差点就成了陈赓的手下败将,被俘虏了。
后来跟周总理和朱老总带领的队伍交战,他也是被打得一败涂地。到了西安事变发生后,他向特地来看望自己的周总理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向同胞开枪挑起内战了。
可是内战爆发后,他又一次说话不算数了。
老蒋挑起内战之后,他又一次冲在了前头。这回他没碰上陈赓,也没和周总理较量,心里头琢磨着自己肯定能赢过我党。
他那时候带着好几十万的兵马,而他的敌人呢,总共才三万多人马。
可是,他又一次感到沮丧。他不但没能打败我军,反而还成了陪衬。毕竟,他面对的是人称“战神”的粟裕。
这次打仗的地方是在苏中,李默庵呢,就是粟裕在苏中连续七次打仗都赢了的那个对手。他用自己的所有力量,反而让粟裕得到了“战神”的称号。
粟裕打败李默庵后,李默庵就慢慢不再直接指挥作战了。与此同时,他和老蒋的关系也渐渐疏远了。
程潜这位国民党的老前辈曾对他说,在国民政府里,湖南人总是被边缘化,他心里盘算着要重组湖南政府,并且有意推举李默庵来当湖南省的一把手。
老蒋本来因为抹不开面子就答应了,可李默庵却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传言,最后还是决定不参与了。
经过那件事情,他终于明白国民政府是咋回事了,对国民党也彻底失望了。到了1948年,程潜心里有了起义的念头,而李默庵在这当中使劲儿推了一把。
他凭借在部队里的老资格,给和平起义帮了大忙。在拉拢陈明仁的过程中,两人之间产生了难以解决的分歧。
为了大局着想,他决定离开湖南,前往香港。他大力促成湖南和平起义,起义的电文上也署了他的名,可他却没有得到起义将领的那份荣誉。
到了香港以后,老蒋和张发奎好几次请他出山,可他都没答应。
虽然他已站在人民这边,但一直不敢回国。他觉得自己这么多年跟我党作对,如果只是发个通电说起义就回去,好像是在混进革命队伍里一样。
因此,就算朋友多次邀请,他还是决定到国外去生活。
可他万万没想到,周总理竟然这么多年一直在找他,直到临终前心里还惦记着他。听到邓颖超讲述周总理对他的思念,已经七十多岁的李默庵再也控制不住,悔恨地流下了眼泪。